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司马懿:从忍让到爆发
杨义:从文学史看“边缘…
老北京庙会的飘香记忆:…
虎文化:从“神的化身”…
龚敏迪:从搏虎者到“文…
著名戏曲史家钱南扬:从…
单霁翔:从“遗产大国”…
袁济喜:从北京奥运看国…
辽宁:公积金贷款买房猛…
巴西男童遭针扎续:从肺…
最新热门    
 
胡宁:从古徽州到碧波地——荫馀堂漂洋过海的故事

时间:2010-3-10 9:52:26  来源:不详
  在繁忙的工作中,世界级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一直在我身边,他就坐在荫馀堂的天井下,舒缓地拉响提琴,让优雅的乐声飘满老房子的每个角落。

 

 

  一晃六年过去了,荫馀堂还是那样的古朴雅致,我们慢慢地在屋子里走着,推开一扇扇木质的房门,当那一声“吱扭”声传进耳中,我们的内心不禁微微颤动,这是真正的徽州声音啊,在万里之外的美国,还是这样清晰地响起。我深切地感知,荫馀堂是有生命的,它的脉搏依然跳动着故乡的频率,它的呼吸依然吐纳着黄村的气息。

 

  荫馀堂实在是一座“荫及子孙”的房子,远嫁美国之后,却给它的故乡——黄村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影响,黄村虽是一处偏僻的古村落,但它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村落气质卓然,超凡脱俗。荫馀堂的故事传遍海内外,黄村也名声大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有关社会机构对黄村“中宪第”进行全面整修,并将其作为接待海外佳宾的基地,精心设计了外国人体验徽州的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开展以来,欧美各界人士纷至沓来,他们住进黄村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体验着原汁原味的徽州风情。组织者还根据江南风光和农家生活风情的特色,让外国旅游者深入黄村乡间,观赏优美画境,参观村庄田园,体验民情风俗,并参与耕作收割、养鸡放鸭等劳动生活,外国游客在黄村穿街走巷、寻幽访古,或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这一系列活动备受外宾的欢迎,让他们乐不思蜀。

 

  黄村体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黄村也成为各路媒体聚焦的热点,成为大洋彼岸一个热得烫手的中国徽州村落名,黄村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村庄借此向世界打开了心扉。

 

  在荫馀堂,我们特意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刚刚在北京文博会上隆重首发的、由休宁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编纂的《金榜:休宁通往紫禁城之路》一书,展开了从国内专门带来的清代乾隆年间的金榜复制件,这份金榜上的第一名状元就是休宁人吴锡龄。故土金榜的荣耀辉映着古老的荫馀堂,这份珍贵的礼物也让埃塞克斯博物馆的管理者爱不释手。

 

  到荫馀堂这天,离中国传统的春节只有十多天的时间,在徽州的农村,也快到了各家各户清扫庭院、张贴春联的时候。南希女士专门安排人拿来了笔墨纸砚,我在荫馀堂写下了虎年的第一幅对联:“山河添锦绣,龙虎振精神”,横批为“新春纳福”。当红红的春联、横幅贴在荫馀堂的梁柱上时,整个房子顿时喜气洋洋。游客们纷纷留影,要把荫馀堂的喜气和福气带回家去。

 

 

  当我在荫馀堂挥毫书写春联的时候,脑海中却蓦然浮出一个中国人的形象,这是一个清代官员打扮的中年人,身着官服,顶戴花翎,足蹬皂靴,清癯的脸庞,一双睿智的眼睛执着而坚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