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醒世姻缘传》中的老济…
金文男:我的父亲金性尧
陆昕:学问家的休闲人生…
教师短缺问题凸显 孔子…
王东明:我的父亲王国维…
郭敬明:我的作品是最没…
日本神奈川电视台播出“…
两岸佛教信众手牵手共唱…
彭瑞高:你们就是我的魂
于丹下乡的日子:我的第…
最新热门    
 
《我的老师高本汉》:一本书和两位学术巨子

时间:2010-3-18 9:26:02  来源:不详
75年)就当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学院院士,此后又相继荣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980年)、瑞典学院院士(198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7年),所有这些荣誉都源于他出色的汉学研究。马悦然的汉学研究领域涉猎极广,包括方言学、音韵学、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古籍辨伪、诗词格律、现代文学等,其广博程度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师高本汉。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马悦然称自己是一个“博而不精”的人。他历数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表示只对其中一小部分感到满意;他还不无遗憾的表示,如果自己当初不把兴趣分散得这么广泛,他就有可能完成《左传》的译注和一部全面的《左传》语法。

 

  马悦然为什么对《左传》如此钟情,并把无法完成其相关研究视为一生憾事呢?这恐怕和高本汉对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左传》是高本汉最喜爱的一部中国古代汉语作品,他当年给学生开古汉语课,从来都是用《左传》当入门教材。马悦然对《左传》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据罗多弼讲,马悦然对中国古文,尤其是《左传》,有着非凡的理解能力:一段从没看过的段落,通常只要读上一两遍,就能较为准确地解释下来。他的这个本事曾让高本汉惊讶不已。而马悦然对自己的老师更是崇敬有加。他似乎从未走出对恩师高本汉的崇拜情结。他把高本汉所追求的科学真理视为最高真理。他对自己表示满意的作品几乎都是典型的高本汉式研究成果。

 

  《论语》有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们不知道马悦然是否真的把高本汉当父亲看待,但他对高本汉却做到了终身“不改其志”。作为高本汉的忠实追随者,马悦然一直甘心情愿呆在高本汉所创造的学术成就光环下,愿意沿着高本汉所指点的方向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然而,马悦然似乎低估了自己在文学翻译方面的成就。汉学家罗多弼就认为,马悦然首先是个翻译家。他所翻译的中文作品以篇章类别计数,多达数百种,集成书有四五十本。其中有四大名著中的两部,《西游记》、《水浒传》,也有《诗经》、《楚辞》、汉代五言诗及乐府中的篇章,更有唐诗宋词以及他认为有望参评诺贝尔奖的现当代中国小说、诗歌作品。

 

  马悦然是天才的文学鉴赏家,极善于理解和转译文学作品。据说他在翻译作品时,常常觉得作者就站在他身后给他讲文中的故事,他负责飞快地记录。马悦然认为翻译家是两个主人的奴隶,一个主人是读者,另一个主人是文本作者。他要对得起两个主人,忠于文本,不增加,也不删减,只做一个熟练的匠人,传递两个文化之间的信息。当今社会,不同国别文化鳞次栉比,差别很大,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最为匮乏和弥足珍贵的,恐怕就是像马悦然这样忠实的翻译家和文化沟通使者。

 

  马悦然的翻译天分是他文学天分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汉学研究、文学翻译等工作,马悦然很少有时间投入纯文学创作。不过,他的文学天分却在一部学术作品中有所体现,这就是《我的老师高本汉——一位学者的肖像》。这部学术传记多以故事叙述、场景描写和心理分析为主,除去每个章节结尾处的几句点睛之笔外,极少有长篇评论。因此,这部作品既适合一般读者的文学趣味,又有学者所要探求的专业知识。文如其人,阅读《我的老师高本汉》,可以同时了解两位汉学史上的巨擎。

 

  《我的老师高本汉——一位学者的肖像》,马悦然/著,李之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