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人用筷子的忌讳
山东大学主持完成《中国…
中国各地基督信仰团体善…
开封大相国寺百名法师参…
中国与西方谁更包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际根…
蒙培元:中国高校应以孔…
米廖雷总主教:发展中国…
中国国家画院“张仃学术…
中国国家画院“张仃学术…
最新热门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刘梦溪先生的演讲

时间:2010-3-27 11:42:32  来源:不详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常常感到知音难求,《红楼梦》里的紫鹃姑娘不是也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吗?如果替我们国家着想,要找个知音就更难了。所以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一篇文章当中特别讲到,对待古人的著作要具有“了解之同情”。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你要想了解别人,你就要设身处地,同情他的处境,对他不得不这样讲的话,不得不这样做的事,能够给予一种同情。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具备这种态度,就容易处理好和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了。

 

  中国确有不容易了解的一面。一方面,反差大,城市与乡村、东部和西部、富人和穷人,彼此的差异判若两极。另一方面,有多种面孔,高速发展、中国人有钱了、全民皆商、世界工厂、大工地、潜在威胁等等,对这些,不同的人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解读,但每个人只能截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侧面,却不敢自称读懂了中国。其中无法回避的难题是:中国人口太多。在13亿人口面前,一切问题都有理由,任何弊病都非偶然。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美刚建交的时候,美国总统卡特到了中国,跟小平同志见面,谈得很好。最后卡特提出来对中国的人权问题表示非常关注。小平问指哪一方面?卡特说比如迁徙权、流动权不能得到保证,很多人想来美国,他们不能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小平说你要多少,一个亿够吗?卡特不说话了。如果真有一个亿到美国去,他受得了吗?故事是真的,版本可能不同,我不过取其意而已。

 

  但在问题丛生的同时,当代中国也给人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很多留学国外的人,包括和中国有工作或者文化关联的外国人,更不要说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经管和做生意的人,他们都感觉到、意识到,中国是当今世界可以一显身手的地方,用一句广告语,叫做“一切皆有可能”。

 

  我的意思是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正在变化的中国,一个日新月异的中国。

 

  问题是,这个日新月异的中国,往什么方向发展?总的来看,是走向富强之路,走向现代化之路,走向人类文明的共同方向。

 

  梁启超曾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从黄帝到秦统一,为上世史,称作“中国之中国”;秦统一至乾隆末年,为中世史,称作“亚洲之中国”;乾隆末年至晚清,为近世史,称作“世界之中国”。任公先生是一家之言,这里我是借用他提出的“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概念。

 

  没有疑问,当代中国已经是“世界之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世界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当代社会最凸显的特点,是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向现代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自我的运行机制向与国际接轨转型,长期贫困的国家向小康社会转型等等。

 

  转型期就是过渡期,是未完成式,一切都处于建构的过程中,是“人在旅途”。许许多多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因此也有人说,“现代化是陷阱”。问题是,在当今世界,即使是“陷阱”,如果这个“陷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不可绕行的,我们也无以辞避。现代化是我们多少代人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付出代价。正如1991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