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专访敦煌女儿樊锦诗:让…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委…
最新热门    
 
樊锦诗:驻心大漠护敦煌

时间:2010-5-14 11:57:37  来源:不详
 

  也就是这次,樊锦诗体验到了敦煌生活的艰辛。没有电灯,井水又浑又苦,房子是土块垒的,门都是透风的。由于房间里没有卫生设备,她深夜到外边上厕所,刚迈出门,就看到黑乎乎的一只耳朵在摇。她想,是狼吧?心头一紧,急忙回屋把门拴上,一夜没睡好。凌晨实在憋不住,想想狼也该走了,起床一看,是头驴。

 

  这个晚上,让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樊锦诗苦不堪言。但第二天迈步进入洞窟参观学习,她一下子就“呆了”。

 

  这似乎是初到敦煌的参观者的共同感受。常书鸿在文章《我和敦煌》里写道: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画面,像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赞叹不已。

 

  和自己的精神偶像常书鸿一样,樊锦诗也感受到了什么叫惊心动魄:“每个洞窟美不胜收,越看越有味儿,一个跟一个都不一样,太好看了,太有意思了,我一下子就爱上了。”

 

  “爱”有时要付出代价。由于水土不服,实习期尚未结束,樊锦诗提前回京了。第二年,她大学毕业,常书鸿写信到北大要人。樊锦诗勇敢“接招”,毅然来到敦煌。她不顾家人反对,父亲给学校写信抗议,她偷偷把信藏了起来;她也不顾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和双胞胎姐姐不足月就出生了,落下一个动不动就发烧、晕倒的毛病;她还不顾已有了心上人……

 

  樊锦诗坦言中途想过“跳槽”,挥别敦煌,这时常书鸿的身影就会伫立在她的眼前。“当年,常先生在巴黎画坛很有地位,喝牛奶、吃面包、住高楼,但是他却心甘情愿地来到敦煌过着像西北农牧民一样的生活,这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好敦煌艺术!他能做到,我觉得我也行。”

 

  曾经的苦,她忘了,或者不愿再提,但是她记得那些“甜”。比如说常书鸿经常邀请年轻人到他家吃饭,“他的红烧肉烧得很好”;1981年中秋节,敦煌通电了,“这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大喜事”;更让她震撼的是1995年夏天的一段经历。

 

  据史料记载,公元366年的一天,一个叫乐僔的和尚从中原云游到敦煌,面对三危山参禅入定。当他睁眼时,只见对面的山上发出万道金光,似乎有千佛现出。乐僔大为震惊,心想是自己的虔诚得到了感应,决定开凿洞窟,住下来修行。以此为发端,洞窟越来越多,历经好几个朝代,成就了当今的莫高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