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孙建清:钱穆的坐功
张显清:谈谈吴晗的历史…
喻丽清:怀古的乡愁
张志清:“大国学”与中…
相关人士澄清:所有捐款…
丁俊清:悬鱼、脊饰及其…
张志清:学人本色 文化…
杭州人大网公告澄清:网…
张志清:用传承文化恒心…
最新热门    
 
古远清:大陆赴台文人沉浮录

时间:2010-5-29 10:46:19  来源:不详
1981年11月20日发表在《联合报》上的《病中琐忆》中说:“回想这一生,竟觉自己是悲剧的主角。一辈子脾气大,吃的也是这个亏,却改不过来,总忍不住在发脾气。有一天做物理治疗时遇见张岳公,他讲:‘六十而耳顺,就是凡事要听话。’心中不免感慨。”

   

    正因为他的心情欠佳,身体竟一天天消瘦下来,眉宇间有一股无法描述的萧索之情,与当年陪同美军顾问团在花莲围猎山猪,在射击场与美军展开竞赛时的豪情逸兴判若两人,故梁实秋这样形容叶公超的余年:“情况相当落寞。”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因心脏病复发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安息,享年78岁。同年12月2日,台北华视以“奇才叶落”为题邀请黄少谷、钱穆、杭立武、李国鼎等人演讲叶公超其人其事。他们均认为:叶公超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难怪程沧波在送他的挽联中说他“苍凉身世又谁知”,这真是他晚年抑郁心境的最好写照了。

   

林海音——敞开客厅欢迎四海文人

   

    林海音生于日本而在大陆成长,但她写的作品只是北平童年生活的悲欢回忆,其内容不是历史文化就是人情风俗,并没有什么“战斗意识”。再加上她和夫君夏承楹(何凡)1948年11月赴台,并不像许多人一样是随“国军”或工作单位去的,而是自己决定要来。何况到台湾对“番薯人”林海音来说,就是回苗栗县老家。

   

    从北京城南走来而在台北发亮发光的林海音,又有别于分离主义者。她支持乡土文学,却不赞成狭隘的乡土观念。她年轻时出于某种特殊原因还把自己的台湾籍贯改为父亲的出生地广东,后又改为母亲的出生地福建。

   

    和在省籍问题上难将林海音准确定位一样,林海音的文人身份也不好用作家或编辑家乃至出版家的名称将其一锤定音。林海音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及其多样化的文学实践,很难用简单的二分法将其收编。如果硬要给她划分派别,还不如称这位“台湾姑娘、北京规矩”的作家为“自由派”更为恰当。

   

    林海音强调的是文艺的纯文学价值,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作为唯一台籍的大报主编的她,选稿时并不注重作者的籍贯,而着重文本的艺术价值。这种价值取向使《联合报》副刊一度成为显示本地作家创作成果的大展台。在林氏主持《联合报》副刊期间,在该报先后出现过的“跨越语言”的第一代作家就有施翠峰、廖清秀、钟肇政(笔名钟正)、文心等人。后来,陈火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