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乜小红:简议隋唐时期的…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
丁红:下关有条“李鸿章…
袁咏红:陈诚与蒋介石关…
最新热门    
 
袁咏红:近代中日学术交流中的批评交锋

时间:2010-6-8 11:28:49  来源:不详

  桑原自承写此文颇“肆无忌惮”,是一篇“或许要叫人耳痛的批评”。其实是双方都有“耳痛”。桑原书评中引有梁书的“敢肆口说”,如“若日本则自文化系统上论,五十年前尚纯为我附庸,其著述之能匡裨我者甚稀也。故我国史迹,除我先民躬自记录外,未尝有他族能为我稍分其劳”;又说“(日本)坊间之‘东洋史’、‘支那史’等书,累累充架,率皆卤莽灭裂,不值一盼。而现今我国学校通用之国史教科书,乃率皆裨贩迻译之以充数,真国民莫大之耻也”。这些话显然令桑原耳痛,所以他一面说梁氏“太可笑”,“他的痛骂一点也不足挂齿”,一面作有力批驳,并且反诘说,二十多年前梁氏在《东籍月旦》中“推奖日本人的‘东洋史’,对于拙著如《中等东洋史》,且极力称赞为‘条理颇整,繁简得宜,论断有识’”,二十多年后这一“很可惊讶的变化”,是否说明“政治上由亲日而转为排日的梁氏,难道在学问上也由亲日而变成排日了吗”?(《读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桑原的书评在日本发表两年多之后,由魏建功(署名天行)译成中文,连载于1925年11月的《现代评论》第2卷第49、50期,但没有见到梁启超以及其他中国学者的回应。

 

  这两次由中日大学者所为,也事涉多位大学者的尖锐批评,实在包含着太多的意义,涉及中日双方如何看待自己和对方的学术水平,学者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和现实中的政治问题等等。章太炎和桑原两人知识既精且博,见人见事目光如炬,为文直言不讳,但两者又都怀有不同的民族“心结”。这种心结其来有自,但无疑不利于学术交流的顺利进行。要超越心结带来的各种障碍,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学术还是政治,都极为重要。特别是学术研究,还是要抱持客观公允的理性态度,以平等的精神作自由讨论,才能使双方获益,使学术发展。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人间的切磋、交流、交锋亦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清末民初,中日学界的学术交流与交锋,固然也呈现了不同学人间的学术个性,但本质上还是映衬出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和时代风貌。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