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朱中原:“普通话”历史
《走马观花》: 且看陈…
陈平原:“讲座”为何是…
陈平原:何为大师?那些…
陈平原专访:百年风云中…
叶兆言追忆王泗原:终生…
江晓原:2009年度科学文…
柳哲:钱陈教授是我师—…
陈平原:学会怀疑自己
陈平原:读书的“风景”…
最新热门    
 
陈平原:“非典型”的筒子楼故事

时间:2010-7-21 10:59:49  来源:不详
,三两句话,一下子就明白了我们的心思。做成的双人床,上面是可以掀开的铺板,下面分三段,床头部位是可以两边打开的小门,中间是双开的抽屉,后面是从床尾开门的两个小柜,什么东西都可以收放在里面。再加上卡着位置、量好尺寸的书橱和书桌,以及迷你式样的沙发(沙发坐垫可打开,里面放东西),整个房间看上去布置合理、紧凑。床与书柜之间正好铺一条窄长的花地毯,里面靠近窗户的一侧,打横放了书桌,地上铺了棕色地毯。进入室内,经过兼用来吃饭与会客的“沙发区”,就可以脱了鞋子,自由行坐。记得好几位同龄人来访,赞叹不已,说你们的家真温馨、舒服。

 

    就在这仅仅16平方米的小家,我们接待了很多客人。有不少师长,但更多的是朋辈。记得是1990年初春,鸡鸣不已,一时心血来潮,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葛兆光、阎步克、张鸣、杨煦生、张京媛、冯统一、王毅等,都曾光临寒舍,就某本书或某个话题(记得有“三礼”、《朱子语类》等)高谈阔论。不过,这读书会只坚持了半年多,就因为搬家等原因给停了。有趣的是,那么狭小的空间,主人居然经常“留饭”。大概是因为在校园里居住,每天吃饭堂;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家,很想露一手。

 

    当然,还有一个技术性因素——此前用煤油炉做饭,实在不方便;而1989年3月,中文系同事葛晓音搬到已经通了煤气的公寓楼,将那宝贝煤气罐(可惜没有本儿)借给了我们。那时候,除了煤气罐紧俏,加气还需特殊的本儿。穷则思变,有了罐,再想办法借人家的本儿。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居然坚持到了我们搬往公寓楼。用煤气炉炒菜,感觉真是好极了。也是这个因素,促使我多在朋友面前表演“厨艺”。以至当年的“食客”,日后写文章,竟吹捧我如何如何会做菜,尤其是那香喷喷的鱼粥……以至不时有朋友询问:你们家到底谁做饭,弄得夏晓虹很不开心。

 

    1990年9月,终于,我们迁往畅春园51楼靠东边最后一门的顶楼。那是一间半的宿舍,可以落户口,算是真正的家了。自此,结束了五年多的筒子楼生活。

 

    比起同龄人,我算是幸运的。一是有朋友接济,不时天上掉馅饼;二是岳父岳母家住东直门外,周末或过节时,常回去转转;三是没有孩子,负担轻多了。也正因此,我那以19楼为中心的“筒子楼的故事”,不够惊心动魄。当年浑浑噩噩,埋头读书,没想那么多,也不觉得怎么苦。一眨眼,就这么过来了。

 

 

 

朋友们赞叹蜗居“温馨、舒服”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