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全球化时代通识教育的困
汪晖沉默 朱学勤高调:
追踪朱学勤事件:学术规
钱汉东:怀念田野考古学
高德胜:学界的忙人与“
杨玉良:学科壁垒培养不
刘少奇的读书方法:学习
张显峰:学术腐败的生命
张卫东:黄老思想与唐代
陈连山、施爱东:清明是
最新热门    
 
刘东:学界痛失叶晓青

时间:2010-8-13 10:34:43  来源:不详

 

  呜呼,晓青夫妇向来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她这么倏然撒手,不要说康丹本人了,就连我都感到闪得慌!事实上,就连他们这次访问清华国学院,也是各自准备了一个讲题的,记得她曾在电邮中说:

 

  自己也可给你们讲个完全汉学的题目:藏红花作为不同用途的多次引进和丝绸之路的盛衰。这个题目我已准备了好几年了,这么小的题目,越做越复杂,域外与希腊罗马埃及,以及波斯等有关,中国史上,时间上牵涉到唐和元。

 

  只是,当时清华国学院才刚刚恢复,而国学工作坊也才刚刚启动,一下子无法同时安排两讲,所以就打算“以后再说”了,———而谁知根本就没有“以后”呢!早知这样,我当然会先安排她来讲的。人生啊人生,简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留下难以追补的遗憾!但愿晓青临终前编定、交稿给陈平原夫妇的遗著,能把她这个研究成果收纳进去。

 

  回想晓青这一生,恐怕无论苦乐,都免不了要跟“偶然”二字相连,———偶然到澳大利亚去深造,偶然在那里跟一位老外结缘,偏又偶然地染上了这样的痼疾……要不阎王爷身边那对专门接引魂魄的小鬼,怎么一个叫做“黑无常”,一个叫做“白无常”呢?而她对这种偶然性所做出的反抗,从而总还显出某种必然性的,就一个要数她那即将印成书册的学术研究,另一个要算她豁出性命生下的儿子易安了。

 

  所幸的是,康丹在来信中说,晓青临走前没有多少痉挛和挣扎:“她没有多少痛苦,只是越来越软弱,睡得越来越多,到失去了意识,过了几个小时,就离开我们了。”但反过来说,她却又把痛苦留给了我们,让我们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并久久地停驻在追思中。正因为如此,为了寄托哀恸之情,这里特地把2010年7月10日刊载在《悉尼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上的讣闻摘要转载如下,———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中国的学界知晓,又有一位同道离开了我们。

 

叶晓青(1952—2010)

 

 

 

  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刚从“文革”的动乱中抬起头时,一篇题为《近代西方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的论文,震惊了中国大陆的权威史学刊物《历史研究》,更出人意料的是,其投稿人竟是一位初出茅庐、二十来岁的女学者。这篇功力深厚的文章研究了中国19世纪的知识分子曾如何应对西方的挑战;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