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辉:历史写作要对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王觉非教授
吴祚来:反“三俗”不能
中国历史上的诗人之死
郭俊胜:探寻历史真相的
1917年8月9日 我国当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
文化部长蔡武连发六问谈
开垦农田挖出隋唐文物 
华北区域历史变迁国际学
最新热门    
 
历史不能虚构和随意演绎——学者谈历史剧、历史类文艺作品与历史观

时间:2010-8-17 10:29:18  来源:不详
 

  主持人: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标准去看待历史?

 

  孙立群:对于历史首先要尊重,汲取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但另一方面绝不能沉湎于历史之中,我们学习历史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炫耀的。历史终究是静态的,是既成事实,不可能改变,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未来。有历史固然好,没有历史我们就活不了吗?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还要创造历史。或者说,每个人都正在创造历史,自己能走多远,能留下什么样的历史,不在于我们有多久远的文明史,而在于我们现在的行动。其次是实事求是。我们的教科书中一直在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其中确实有些不符合历史学的内容。历史学首先要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要人为地去拉长历史,不要主观想象。

 

  总之,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它能够提供很多物质和文化上的经验和教训,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编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信史为本,也就是以有实证的历史为本,而不是以想象的历史和传说为本。另外一方面,社会发展总是要靠现代人,靠当下。历史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决定当下。我们常说要现代化,为什么不是古代化,因为社会的前进总是要靠现在的人。

 

  ■写史学作品,犹如进入地雷阵,稍一不慎,必会留下挂彩的硬伤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体现着一种严谨的风气。但是,近年来一些史学作品中却不时地出现一些小错误或是硬伤,编者也称之为“可以接受的错误”。您对此怎么看?

 

  王曾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有人也许会说,如果几十万字一部书,出一条硬伤,有何了不起。依我之见,任何作品,对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和更正。记得我在大学时,写一篇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自我感觉良好,进呈邓广铭师,满以为一定会得到好评。哪知邓先生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特别是说某处古文标点错误。我说自己是依《万有文库》本的断句而标点的,邓先生说:“《万有文库》的断句错误多的是,你不知道?”言下之意,是我还不够历史系高年级的水平。五十年后,回忆此事,内心确是充满了对老师感戴的深挚之情。古文无标点,今人加以标点,同一段文字,甲与乙可能不同,或是甲先后标点不同,但都无误。邓先生对我的批评,自然是标点确有错误,史界或称为硬伤。邓师的批评我几乎忘却,但他批评后造成我谨畏的治史心态,保留至今。现在常说什么监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确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作品出硬伤,闹笑话,取讥于前辈,似乎前辈的眼睛总是在盯着我。如今有人批评,特别是指出我的硬伤、错字、错误标点之类,真有一种求之不得的欢迎和感谢。其实,写史学作品,犹如进入地雷阵,稍一不慎,就必定会留下挂彩的硬伤,而无法抹掉。

 

  有一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电视片,其中解说词竟出现如果商军埋伏在山上,一声炮响,杀下山来,周军就会如何如何。居然把火药的发明提前到三千年前。此种笑话竟发生在严肃的科学片中,这当然是硬伤。近年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其剧情大致依据史实,不同于目前流行的戏说乱说,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出色,可算是一部成功之作。编导者无疑是仔细阅读了《史记》和《汉书》,但光读这两部书,显然是完全不够的。例如,就目前的史学研究所知,汉代的冶铁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剧中胡编了匈奴使用西域的精钢做刀,胜于汉剑,故引发汉武帝通西域的打算,当然是硬伤。这里说的是外行出硬伤的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