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从只重文本到兼顾舞台:
昭通古生物化石群又出新
齐霁:古今戏剧中的屈原
古今作弊面面观
潘公凯:中国国家馆让古
古今传奇:少林寺“十三
书写古今中外佛教交流佳
《水浒传》等中国古今社
[国学入门]“蜗居”:古
何星亮:通古今贯中西的
最新热门    
 
通古今之学 还历史于民——读来新夏先生新著《交融集》

时间:2010-8-19 11:09:48  来源:不详

几天前,又有一本新书置于我案头,乃来新夏先生的新著《交融集》。这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能收到一两本先生通过邮局寄来的新著。每一次捧读,我都心潮起伏,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很少为先生做什么,却一直被先生关心着,但凡见我有了那么一丁点学术成果,便来鼓励,而他自己每有所获,也总不忘让我来分享。这些年,先生的著作是越来越多。有人说,是他的名字起得好,“来新夏”——那立于春天的人,才会“来新夏”。

 

  记得去年,读先生所著《80后》,一位86岁的老人,居然以“80后”自居,还那么合情合理,那样一种灵感,令我惊叹不已,还有那样的文字,其优雅和从容,亦使我叹为观止。先生的学与思竟如此富于青春气息!

 

  《交融集》里有一篇序,作序者是宁宗一。宁先生也是我的老师,虽未经他授业,却与之多有谈聚,听宁先生侃侃而谈,观其谈笑风生,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宁先生出书,是我的导师刘泽华先生为他作序,来先生出书,请宁先生作序,南开园里的老先生们,横遭世变,渡尽劫波,尚能雅聚,谈何容易!

 

  这三位先生,依我看来,各有气象格局,他们在一起,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交融集”。刘先生如山,自有巍峨之姿;宁先生如山泉,活泼泼地奔流而去;来先生如大平原,纳百川而成大河,学问望不到边,任你纵横其间。

 

  宁序论来先生的学与人,无不真切,唯言“古稀变法”,我以为,是知其一,而未见其二。先生年逾八旬,谓之“古稀”,当无不可,以为“变法”,则似有未察。据我浅见,先生交融文史,其来有自。祖父来裕徇,曾著《中国文学史》,以国学为“文学”,与“科学”相对而言之,故名为“文学史”,实乃学术史,以“文学”交融四部,自成一学术格局。先生本其家学,自是历来如此。

 

  故先生所谓“交融”,实有两种意味。一是“文史不分家”,即文学与史学的交融,宁序于此,言之尽善,不仅道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社会化那一面,而且深入心灵史的底蕴,指出先生之作,本于自由的心灵,虽以史学为根柢,然发而为文,却易趋于更为自由化的文学形式。以文学的形式,写史学的文章,其实先生早年就写过历史剧,因受打击,自由的心灵几被窒息,不得已而沉抑之。近年来,先生大写历史随笔,多年沉抑的能量,如春蚕吐丝,徐徐释放。

 

  还有一种意味,便是跨学科建设。今之学人言文史哲,多以个人学术素养言之,或以所谓“国学”统称之,其流实滥,其弊在虚。而先生则以多种学术工具,致力于公共学术平台建设,要在公共的学术平台上融文史哲于一冶。

 

  综观先生治学,于目录学用功最深,何也?岂非以目录学最宜于公共学术平台建设,最宜于融合文史哲耶?论古今之学,汉注唐疏,宋明理学,皆不及清考据学。何也?岂非由考据学超越派别,而为公共学术平台建设,且于建设之中,发明并改进学术工具,能有效融合经、史、子之学耶?当今之世,皆尊科学,然科学者,人类之学也,以之阐发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