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教材解析:必修3第二单
教材解析:必修3第5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6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7课 
中国通史教材建设的积极
解析近代史中众多的微妙
教材解析:必修3第1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2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3课 
教材解析:必修3第4课 
最新热门    
 
教材解析: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间:2009-7-10 21:11:59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学指导

 

1.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应是重中之重。

 

2.要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复习本单。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出现到后来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产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充分说明了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同时证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3.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的常见事例结合起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二是结合某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分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脉络;三是结合政治、经济史内容,分析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8)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2.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世界影响: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消极方面:(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舒服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的态度和仁爱的意识,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3.评价历史人物

 

本单元涉及不少历史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及影响也不一样。

 

1)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考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他们的思想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存在决定的。

 

2)也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任何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都是为本接机服务的。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到的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坚持儒家“仁”的思想

 

A. ①②③        B.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辨析:“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严格地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天理”所在,即“格物致知”,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答案为C

 

例二: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答案:A

 

辨析:明清之际的三位进步思想家都批判理学的伦理道德观和唯心主义,但是仍然属于封建的地主阶级思想。故答案为A

 

例三: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答案: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

 

辨析:本体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的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孟子“民贵君轻”和韩非子“以法为本”的治国思想都体现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例四:1988年在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签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认为孔子的“智慧”是(   

 

A.“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

 

C.“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D.“以德服人”

 

答案:C

 

辨析:抓住题干中心要求“和平幸福”,对应孔子思想中的和谐、宽容。故答案为C

 

五、演练广场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2.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B.民贵君轻    

 

C.以法为本                  D.贵贱有序

 

4.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以德治民”      B.“以法为本”来治国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

 

5.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稀罕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6.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7.有人问程颢:“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饿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来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

 

8.西汉董仲舒与南宋朱熹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相比,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推崇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思想武器

 

④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0.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A.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

 

B.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

 

D.李贽: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意境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12.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13.《中外历史问题八谈》一书说:“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相关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下列关于这个学派发展路径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B.隋唐时期成为正统思想

 

C.明末清初被批判继承

 

D.理学到元、明、清时期成为官学

 

14.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2009年深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注意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性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朝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

 

3)指出导致清朝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孟子、荀子在认识轮上有不同看法,但同属于儒家学派。两人表面上泾渭分明,实际上都是强调儒家学说的教化功能,强调用儒家学说改造人们的死系那个,或让善意弘扬,或去恶扬善。。

 

2.D.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3.D由材料可以知道,孔子的观点是君臣父子,贵贱有序。

 

4.A.B项是法家思想,可以首先排除;C项指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D项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者均可以排除。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与当今以德治国的思想有着相似之处。

 

5.A.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

 

6.D.儒术之所以能受到“独尊”。正式因为它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社会的需要,能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7.C.理学家认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程颢所言正是对妇女贞节的极端强调的表现。

 

8.C.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统治者通知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朱熹的理学也成为了官方哲学。朱熹也推崇唯心主义,认为先理后气,气由心生。

 

9.B.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三种思想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

 

10.A.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黄宗羲的主张。

 

11.D.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但并未被取代。

 

12.B.本题通过对“穿衣”的不同态度老考查诸子百家的观点和主张,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的主张体现一种天道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乙的主张在强调一种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的主张体现出一种崇尚节俭的思想,属于墨家思想;丁是在强调统一,属于法家思想。

 

13.BB项明显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14.D.③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带③的选项。

 

15.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发展过程。注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查思想史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入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交流、融合。(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作者简介: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近几年主要任教实验班,担负学校教学改革尝试的任务。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