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教案资料 >> 正文
中国古代和平对外关系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
选修战争与和平第一二单
马宏武:素质教育呼唤教
呼唤“活生生”的历史教
佚名:呼唤历史教育“平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史研
任鹏杰:呼唤“活生生”
程晓波:历史教研呼唤理
新中国从援越抗法到争取
最新热门    
 
呼唤和平,彰显和平──世界永恒的话题

时间:2011-04-08 14:17:14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目前正处于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及其对“和平”的演绎。

 

一、呼唤和平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对和平有着无上的向往和追求。因为人们深深懂得:拥有和平,才能安居乐业;拥有和平,才能优美和谐;拥有和平,国家才能稳定团结;拥有和平,文明才能超越祖先……和平与稳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古至今荏苒千年,“和平”彰显中华民族的和谐观,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

 

古人云:和为贵,忍为高与人为善仁者爱人不与邻为壑四海之内皆兄弟,“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联合国宪章》在其序言中开宗明义,为避免人类再度遭受苦不堪言之战祸……,各国应和平解决争端。

 

一首歌中唱到:“……民族和千古热血浓于水,国家和人有精神国有威,…… 和为贵……和为人类立丰碑,天地人和最完美。”

 

二、实现和平

 

1.民族关系方面

 

1)昭君出塞。西汉后期元帝时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客观上促进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昭君出塞

单于和亲砖

  单于天降瓦当

 

呼韩邪北归单于庭,临行前,同汉朝使者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匈奴传赞》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朝诗人张仲素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朝杜甫《咏怀古迹》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唐朝诗人戎昱

 

2)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指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现在的新疆地区。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图

张骞通西域

 

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             汗血马

 

(张骞通西域)“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东汉班固《汉书》

 

(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南朝裴骃《史记集解》

 

张謇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

 

──剪伯赞

 

3)孝文帝改革。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这既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洛阳迦蓝记》

 

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魏书》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4)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最开明开放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拥戴,被北方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李世民

 

北方:突厥族。唐朝对东突厥“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设置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

 

西南:西藏。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后来吐蕃赞普上书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阎立本《步辇图》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碑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朝陈陶《陇西行》

 

西北:回纥──维吾尔族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后回纥改名为回鹘。有“回鹘衣装回鹘马”之说。

 

东北:富有“东海盛国”之称的粟末靺鞨首领曾被唐玄宗封为渤海郡王。

 

疆里虽重海,车书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唐朝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

 

云南:六诏是彝族白族祖先,后南诏统一,南诏首领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

 

千寻塔

崇圣寺三塔

 

5)清朝

 

西藏:顺治帝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赐予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国家百余年生平累世,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清政府赐予的金瓶

须弥福寿之庙(供班禅住)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乾隆帝妥善安置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怜,理应妥善办理。

 

──乾隆帝御旨

 

2.中外关系方面

 

1)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即丝绸之路,这条商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西亚、最后到欧洲;汉武帝时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2)唐朝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只身西行至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玄奘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意为天平时代文化的高峰)。日本还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大唐国寺,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鉴真坐像

鉴真准备东渡

唐招提寺

唐朝开元通宝和日本和同开

 

3)明朝成祖时,郑和于14051433年前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描述船队远航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缥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犯澜,若历通衢者,诚荷民族威福之致。”

 

郑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

 

4)明清时期,随着自然经济的稳定和中国的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腐朽。加上倭寇和西方殖民者对我国东南沿海侵扰。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作用,但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而进一步受到西方的侵略。

 

三、历史启迪

 

隋唐时期,对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外国先进事物。明清时期,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失去对外交往的主动权,遭到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开放才能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一个国家应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各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大。

 

作者简介:任素君,河北定兴第三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县级名师,市级骨干教师。先后在《中学生学习报》、《考试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