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佚名:教学语言在历史课
佚名:感人心者,莫先于
佚名:图史结合、双管齐
佚名:实践新课程教学一
佚名:人格教育应当成为
佚名:历史教学中问题教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佚名:历史教学中的传统
佚名:应该感谢西方的殖
最新热门    
 
佚名:呼唤历史教育“平民化”

时间:2009-10-18 17:19:47  来源:佚名
 

教育呼唤“平民化”


一、问题的提出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的序言中说:“作为人师,在美国学子之前讲解中国历史,深觉得不能照教科书朗诵,尤其每次复习与考试之后,不免扪心自问:他们或她们须要理解井田制到何种程度?与他们日后立身处世有何用场?难道他们或她们必须知道与Han Fei Tzu(韩非子)同受业者有Li Ssu(李斯)其人,他曾鼓励Shih-huang-ti(秦始皇)焚书,后又为宦官Chao Kao(赵高)所构杀?Empress Wu(女皇武则天)的一生事迹仅是‘秽乱春宫’?对我的学生讲,除了用她与沙俄的Catherine the Great(凯瑟琳二世)比较,或与清朝的Empress Dowager(慈禧太后)比较,这段知识尚有何实用之处?” (1)是啊,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究竟应怎样要求学生呢,我们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历史呢,我们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实了解到何种程度呢,我们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究竟是什么呢?

二、中国历史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大多数省市区普通高级中学各年级教学计划来看,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学生只在高一年级里必须修习《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中国古代史》都列入选修课程,只有文科学生才在高二、高三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机会向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灌输高深的历史理论,有没有时间去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答案是肯定的:几乎没有。
从新形势下的高考情况看,除有个别的偏题外,基本上是考察的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如2003年文综历史试题涉及了7个主题,即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问题,中国近现代的民主法制建设,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西科学技术发展、长城的古今、欧的第二战场的开辟、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依据这7个主题设计出来的大部分试题的答案都直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题合计分值达61分,占“文综”历史106分的57.55%。
就目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而言,立志将历史学作为自己一生研究对象的人是非常有限的。从每年的高校招生计划看,理科升学比例比文科高得多;从历史系以及与历史学密切相关的考古系的招生情况看,招生数量极为有限。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重心下移。

三、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历史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导论》中对“历史”做了全新的定义,他说:“什么是历史?如果说,历史就是曾经在过去的时间中出现过的人、物与事,那么它确实已经随着过去的时间的消失而消失了,过去的铁马金戈早已是断戟残矢,往日的辉煌气象已经只剩下萧瑟秋风,东窗下也罢,萧墙内也罢,尽管有种种阴谋阳谋,如今也只留下几页几行的痕迹,千夫指,万民伞,尽管有贤愚忠奸不同,现在也只成就了几出戏文、几个故事。它们在博物馆里,在考古遗址中,在古代文献里,在历史教科书中,向我们叙说着过去,我们可以聆听和阅读,也可以转身走开,这种‘历史’并不纠缠‘当下’。可是,真正绵延至今而且时时影响着今天的生活的,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两种东西:一是几千年来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前人的智慧和辛劳积攒了许多生活的知识和技术,使后人得以现成享用,也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把前人的终点当起点,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向前延续;一是几千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观念,多少代人苦苦追寻的宇宙和人生的意义,多少代人费尽心思寻找的有关宇宙、人生问题的观念和方法,影响着今天的思路,使今天的人依然常常沿着这些思路思索这些难解的问题,正是在这里,历史不断地重复着历史。如果说前者属于技术史,那么后者就只能属于思想史。思想没有随着有形的器物、有限的生命一道消失,通过语言文字、通过耳濡目染、通过学校内的教育和学校外的熏染,一代一代地在时间中延续下来,由于这种‘延续’,今人还可以重温古人的思索,古人的思索对于今人还存有意义,科林五德说:‘历史的知识是关于心灵在过去曾经做过什么事的知识,同时它也是在重做这件事,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现在之中’,思考的问题和思索的方式,解释的话语和实现的途径,一代又一代地重复、变化、循环、更新,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于是就有了历史。”“真正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今天生活的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反复思索的问题及由此形成的观念。”(2)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将这些“真正绵延至今而且影响今天生活的是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反复思索的问题及由此形成的观念”以最好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基本的历史技能,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溶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学会独立思考,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为将来的生活积累经验。

四、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定位
中学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三大特点。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研究历史,而只是为了运用历史。中学生是要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将来的生活积累经验、为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将来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在置疑的活跃状态中记忆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基本的历史技能,如确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3)
总之,现实要求我们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必须降低难度,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切实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第1--2页   三联书店1997年北京第一版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第2—3页 复旦大学出版社
[3]朱汉国 王斯德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第24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