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就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国际影响显著扩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世界社会主义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候,社会主义中国不但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而且充满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在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在我国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由此看来,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经过长期曲折的斗争才能成功。中国就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措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之路,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也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有关。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在成就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时,将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坎坷、失误和曲折。历史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注: 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薄弱,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敌视、遏制,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还要看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大多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资本主义依仗其经济、科技的优势,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推行“遏制政策”和“和平演变”战略,这又容易造成一些曲折和反复。但是,从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挫折中,我们可以吸取教训,一定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立足本国实际,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振兴社会主义事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更加坚定不移地积极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