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南北战争对两岸关系
述论希腊古典时期的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苏联
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
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前国军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苏德战争初期和苏联经济
二十一世纪:战争还是和
战争、政治与道德——国
最新热门    
 
战争与广西边境口岸城市的萌芽

时间:2009-7-24 13:41:49  来源:不详
路承包商等等。这一发展使凭祥人口和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骤然提高。城市人口从原先的2000多人猛增了一倍多。

  城市人口和基本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聚集程度的提高又导致为之服务的各种非基本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应急剧发展。为满足人口对食品、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每日数以百计的小贩涌人越南采购洋酒、香烟、汽水、水果糖等,以供军队、公务员和工人之需。每逢圩日,狭窄的街道人流拥挤,市场热闹空前。由于东兴、凭祥辖区面积狭小,又没有什么工业,所以几乎所有城市居民所需要的消费品都得从外部输入。总之,因为军事性交通运输枢纽中心的功能带动,战时凭祥的城市发展、人口与其他产业的聚集与扩张呈现处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由非经济因素导致的城市化聚集是不稳定的。这种互动没有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础上,是一种偶然的互动。边境城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兴起。也会由于这种偶然原因的失去而必然衰落。战争和军队集结从来都不是人类历史上可以长期持续的现象。一旦战争结束,军队移防,城市要塞、军事交通运输枢纽中心的功能也就会随之丧失。这时如果没有新的城市功能取而代之,城市发展就会出现停滞或萎缩。
  
  三、互动的缺失与边境城市的萎缩
  
  战争——这种偶然的不良动因在促进边境城市聚落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战争中的陷落与破坏,也给城市聚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1939—1944年日军对凭祥进行过许多次野蛮空袭,并三次入侵和占领了该城。中国政府以凭祥为通道取得国际援助的计划被迫终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与国际间联系的各海口通道恢复通畅,不再需要经偏远的凭祥至越南的海口而直接出海了。凭祥的城市发展由此陷入了停滞与萎缩状态。到解放时,破败的县城仍未从遭日机轰炸后的残破衰败中恢复过来:城区仅0.3平方公里,有三条小街;居民仅剩200多户1000多人口,为1939年时的一半;居民有1/3为茅草屋,就连县属也仅为简陋的砖瓦房。城市经济十分落后,仅有几家私营手工作坊生产简单的铁器、木器、竹器、土布和酒精饮料等。从生产规模、产品的结构与质量等方面看都难以大量向外地域空间输出,仅可以满足本地居民的部分需求。除此以外再没有任何像样的城市经济部门了。城市基本功能缩减为单一的小范围地域空间的行政管理中心。在经济上,城市完全依赖乡村的供给而不能对乡村提供发展所需的各种商品与劳务。城市完全失去了生气与发展动力。一度繁华的东兴在1945年由于日军入侵东兴后,顿时变得萧条了。
  而战争中的破坏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也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1978年以后,中越交恶,越南大批驱赶华侨并挑起边界武装冲突的行为为凭祥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由和平友好的边界一度变成了血与火交织的战区。凭祥人民和平安宁的正常生活被打破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也无法再正常进行下去了。中越两国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边境贸易于1979年完全中断。中越间的铁路、公路交通也于70年代末断绝,十多年不曾恢复。直到1985年,凭祥仍未摆脱城市经济发展凝滞的困境,被列为广西48个贫困县市之一。该年凭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393元,人均国民收入为366元。粮食连年需要依靠国家从外部调人。1955~1985年期间,调入粮食相当于同期凭祥粮食消费的52.6%。财政连年赤字,除1961年外所有年度都需要依靠上级补助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很低,农村居民的状况更为窘迫。边缘区乡有25%的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1985年市政府《关于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建设及以后发展规划报告》指出:与内地相比落后15年,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落后25年以上。
  
  四、结论
  
  广西边境地区早期非农聚落的发展得益于边境地区的良性互动,但这是一种偶然的因素,一旦这种因素失去了,如果没有其他功能的出现,边境城市便迅速萎缩。同时战争的破坏性后果也导致了边境城市的迅速萧条。战争这种偶然性的因素,虽然在边境城市萌芽时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能使边境城市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城市要获得健康、稳定的成长,只有在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