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家族合作、社會聲望與地
宋元时期的瘴疾与文化变
五代宋元时期古都长安商
宋元时期有关货币本质问
第16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
第15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元时期的*管窥
最新热门    
 
宋元善恶报应信仰之发展及其对戏曲的影响

时间:2009-7-24 13:44:06  来源:不详
世界。”[12]我们不难想象,有皇帝的提倡、神灵的监视、对福寿的希求以及对祸夭的恐惧,再加上文字的浅显通俗,《太上感应篇》所宣传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势必会深入人心,并在“世俗世界”形成一种普遍的信仰。
  比《太上感应篇》更通俗、更实用的是《太微功过格》,它成书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功过格是道士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太微功过格》也认为有天地神灵在监督着人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但是,它比《感应篇》又有了新的发展,《感应篇》虽指明了善恶的“定性”标准,但还没有给出一个“定量”的标准,而《太微功过格》则明确标出了善恶行为甚至意念的等级标准和功过的计算方式。它以表格的形式,立“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各分四门,以明功过之数。”例如,“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如受病家贿赂则无功。”“赈济鳏寡孤独穷穷民百钱为一功,贯钱为十功,如一钱散施积至百钱为一功,米麦币帛衣物以钱数论功。”“修合毒药欲害于人为十过,害人性命为百过,害人不死而病为五十过;害一切众生禽畜性命为十过,害而不死为五过,举念欲害为一过。”“恶语向君亲师长为十过,向善人为八过,向平交为四过,向卑幼为一过。”[13]然后,它规定修真之士每晚临睡前,对照表格,自记功过,以明功过之多寡。而且,天上神灵也有这样的记录,两相对照,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显然,它与《感应篇》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故而深受欢迎,自《太微仙君功过格》出现以后,各种功过格便在宗教界和民间大量产生。
  受道教劝善书的影响,佛教劝善书也应运而生,在宋元时期,佛教劝善书的主要形式是“宝卷”。宝卷由代变文演化而来,按照郑振铎的观点,宝卷“实即‘变文’的嫡派子孙,……‘宝卷’的结构,和‘变文’无殊;且所讲唱的,也以因果报应及佛道的故事为主。”“佛教的宝卷在初期似以劝世经文为最多。”[14]既然是劝世,就必然具有强烈的世俗伦理化趋向;既然是在瓦子中讲唱,就说明它的确受到时人的喜爱。于是乎,佛教所主张的善业恶业皆为各人自作自受的论调,也以通俗的形式加入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合唱之中,将儒、释、道的融合推向高潮。事实上,宋元时期善恶报应信仰最为显著的特征,正在于三教善恶观念的高度融合,尤其在中下层社会更是如此,因为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神灵之威、地狱之苦,都是他们所敬畏的;今生之乐、子孙之福,都是他们所希求的,所以,圣、仙、佛均与膜拜,所以,积善远恶就成为了最自然的选择。
  
  三
  
  如上所述,善恶报应信仰乃是一种泛宗教性质的意识形态,因此,它的发展和盛行,不仅具有整顿人间伦理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必然会对文学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宋元戏曲上的表现最为突出。
  在现存的宋元戏曲中,与善恶报应相关的剧目非常多,无论何种题材,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这一问题。在宋元戏曲中,善恶报应观念可谓俯拾即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的句子:“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早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幽闺记》)“笑你每怎招取,到这世如何推抵?谩诲人已后毋得忘义!负恩忘义不见机,贪荣图贵好心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奸邪簸弄祸相随,孙氏全家福禄齐。奉劝世人行孝顺,天公报应不差移。”(《杀狗记》) 

  实际上,在这类戏曲中,不仅文句常常类似,就是其戏剧结构也多有相近之处。这至少说明了:善恶报应信仰确实是一种普遍的民俗心理,这种心理对于宋元戏曲作者也有深刻的影响。
  我们再看元杂剧《张子房圯桥进履》中的一段文字:(外扮太白金星上,云)“蓬莱三岛乐清闲,阆苑仙乡更自然。长赴西池蟠桃会,曾驾祥云上九天。贫道乃是上界太白金星是也,专管人间善恶贵贱忠孝之事。想为人者,善恶由心造也。福者,乃善之积也;祸者,乃恶之积也。神天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由人之积也,神明鉴之。凡人岂知天神者有阴骘之因?凡为人臣,要心存忠孝,长思君王爵禄之恩,父母生身之义,必以忠君为先,竭力尽心,长怀补报。若是久远长行如此之事,天地鉴之,神明护祐,居其富而不失其富,居其贵而不失其贵,祸不能侵,寿必永矣。此乃可行之事,永保安宁也。坐卧行藏思所为,守己存心可自推。常将一念明天理,自然神圣永扶持。”(第一折)这不啻是《太上感应篇》的翻版。如果说文艺作品是时代精神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话,那么,我们由此也可见善恶报应思想对民众的影响是何其之深且巨也。
  那么,为什么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