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文革”时期“评法批儒
仪征刘氏与《船山遗书》
船山研究的历史回顾
王船山《四书笺解》著作
王船山“诗”“乐”关系
王船山道德修养论探析
彩色插图说明──图24 
最新热门    
 
王船山人性论思想的三个维度

时间:2009-7-24 13:44:07  来源:不详
、心理机能也好,人的道德品性、情感也好,都在日新月化:“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形受以为器,气受以为充,理受以为德。”这使得由习所建构起来的后天习性,不仅超越了自然的给予,所谓“有人之道,不堪其天”。而且使习性自身也处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之中,所谓“命之日新,不堪其初”。业已形成的习性在构成新一轮实践的“历史”前提下,渗透并弥散于新的实践之中,同时又被新的实践所超越,从而创造出人的新质、新的习性。人性非受生之日为始,而是在后天之习中日受其生,日新其性,性在习中验证了“善”之可继,在继承中又改变了过去所成就的习性,从而使后天之性“有而富有,有而日新”,此所谓“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王船山认为人生来禀有仁义理智的道德观念,含有性善论的意味,但是像“他所主张这样活动的发展的性善论,从前却还没有见过。因为他把性和命都看作活的,所以‘善’也当然是活的”,这就抛弃了孟子性善论的先验神秘主义。
  人性形成的过程性及其实践创生性质,使得人性不可能被固定在某一个静止的时间点上(既不能固定在生初之时也不能固定在既生之后的某一点)如果像程朱所说的那样,悬一性于受命之初,复其初生之命,那么,人的成长和生命活动便失去了积极的意义。人性总是向未来开放而表现出变化发展的无穷可能性:“惟命之不穷而靡常,故性屡移而异。抑惟理之本正也。而无固有之疵,故善来复而无难,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佣,而不受损益也哉?故君子之养性,行所无事,而非听其自然。斯以择善必精,执中必固,无敢驰驱而戏渝已。”嗍
  这种可能性为人的自由创造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没有既定形成的习性,人可以通过习行去形成;己经形成的习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变。从而把宋明儒以来所高谈的性命,在后天之习中重新规定了活生生的发展内容,使先天之性在后天之习中日益充实发展。到王船山这里。就用实践创生论否定了以往的先验人性论。这也是王船山“性日生日成”说的最后结论:性是与人的生命共始终的,受客观环境影响和主体自身的选择、实践两方面的制约。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性。客观天道不起决定作用,成就人性的归根结底是人自己。他反对自暴自弃听天由命、消极无为的做法,主张人应该积极不断地勤勉修养,择善固执,强调主体在人性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