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文革”中后期,“评法批儒”中将王船山定位为法家代表,是船山研究史上的一次倒退。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个船山研究的小高潮,则是反倒退,拔乱发正,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反倒退的思想大解放活动,充分表现了船山学术的魅力。
关键词:王船山;评法批儒;儒家;法家
一、船山学术被当成“匕首、投枪”为人所用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掀起“评法批儒”高潮,王船山被带上法家代表高帽子,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一阵王船山“研究热”。工厂的工人、军队的战士、工农兵学员、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人民公社的贫下中农,被当成船山研究的生力军。他们从王船山的著作里查找出儒法斗争时用得较多的词汇,摘取王船山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深文周纳,连缀成章,纷纷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关于这时期的这些文章我们暂且不作内容上和学术上的分析。只要看看它们的标题,就可以窥见当时情况之一斑。据笔者搜集的资料,可将这些文章标题为如下三类:
1、与复辟、倒退有关的:《王夫之批评孔孟的历史倒退论》(文汇报1974.6.24)、《法家进步思想评价——王夫之》(吉林日报1974.7.16)、《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读后》(武汉师院学报1974.3)、《王夫之反复古倒退》(河南日报1974.12.25)、《反复辟、反倒退的战斗篇章——从《读通鉴论·秦始皇》看王夫之法家思想》(湖北日报1975.1.13)、《王夫之对儒家复辟倒退观的批评》(光明日报1976.4.29)。
2、与统一、分裂有关的:《王夫之的《秦始皇》》(南京大学学报1974.4)、《论王夫之对秦始皇的肯定评价——谈《读通鉴论》》(文汇报1974.6)、《实行郡县制势所必然——谈王夫之的《秦始皇》》(安徽日报1974.8.15)、《《读通鉴论》注释和语译》(旅大日报——1974.8.2)、《读王夫之《秦始皇》》(安徽日报1974.8.15)、《坚持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读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南昌日报1974.8.24)、《王船山是怎么样评价秦始皇的》(北京日报1974.3.8)、《历史的规律不可抗拒——读王夫之《秦始皇》》(天津日报1974.6.2)、《王夫之《论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福建师大学报——1974.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读王船山《读通鉴论·秦始皇》》(西安日报一1974.4)、(西安日报——1975.5.20)。
3、直接冠以儒、法家名称的:《历史上法家人物简介与王夫之》(南方日报1974.6.17)、《明末清初的法家思想家——王夫之》(武汉师院学报1974.3)、《儒法斗争和王夫之的物质不灭原理》(科学通报——1974.11)、《王夫之文艺思想与儒法文艺斗争》(武汉师院学报1974.3)《王夫之对宋明儒家思想的批判》(四川大学学报一1975.11)。
这些标题给人直接感受就不是学术研究的选题,而是一篇篇用意卑劣的命题作文。把那个时代叫得最响的词句:复辟、倒退、儒法、斗争等最时髦的词汇任意用在船山学术这个充满哲理、庄严、肃穆的圣殿之上,使船山学术遭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亵渎。
一批在六十年从事哲学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