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鲧禹治水神话新探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大禹故里知行录
最新热门    
 
大禹治水方法新探

时间:2009-7-24 13:44:23  来源:不详
秦时代的学者开始,把许多人物的成败、朝代的更替等历史现象完全归之于某些历史人物是错误的,至少有许多解释是片面的。
  同样,尧舜时代遭遇到的那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当时夏代始祖禹治理这场大洪水成功了,而其父鲧治水却失败了。鲧因为治水失败而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但其子禹却因为治水成功而成为天下共主。这就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胥臣所说的:“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为什么鲧惨重地失败了,而其子禹却成功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便把这种历史原因归之于鲧和禹治水方法的不同。以至于近现代学者和历史教材都一直认为,禹治水时采用疏导的方法,而鲧治水是用堵截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鲧失败了[2]。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古文献的误读。这种不分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说法表面上无大错,而且先秦古文献中也有这种说法;但从根本上说,忽视这场大洪水时间背景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可以想象:在鲧之时,当波涛汹涌的大洪水来临之际,不管是鲧抑或是禹,能率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去治水吗?不要说尧舜时遇到了那场千年难遇的世界性大洪水,就是在当代科技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之时,人们能用疏导的方法去治理长江的洪水吗?
  鲧和禹治水的方法不同,完全是大洪水初期和晚期自然会采用的方法;而鲧在当时治水失败,遭到酋邦时代盟主的严重处罚,也是另有其因。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
  
  一、 尧舜时大洪水及其涉及范围考辨
  
  从先秦古文献来看,尧舜时发生了一场历史千年难遇的大洪水。从《诗经》、《尚书》到战国秦汉文献,有不少史籍就追溯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
  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3]《诗经·商颂·长发》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3]《尚书·尧典》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氵巳滥于天下。……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4]《孟子·滕文公上》
  当尧之时,水逆行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4]《孟子·滕文公下》
  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5]《庄子·天下》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6]《山海经·海内经》
  洪泉极深, 何以填之?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7]《楚辞·天问》
  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8]《吕氏春秋·爱类》
  (舜之时)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氵幸,民皆上邱陵、赴树木。[9]《淮南子·本经训》
  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9]《淮南子.览冥训》
  《墨子·七患》引《夏书》云“禹七年水”,另外《书序》、《庄子·天下》、《吕氏春秋·古乐》、《论语·泰伯》、《史记·五帝本纪》等书皆记述了大禹治水的事迹。新近发现的燹公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有关事迹,其铭云:“天令禹敷土,堕山氵睿川,乃差地设征”。这与《尚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致相近,也与《书序》、《尚书·益稷》、《诗经·商颂·长发》等篇的说法相似。
  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二)·容成氏》也记述了这场历史上的大洪水及其大禹治水的过程:
  ……舜听政三年,山陵不居,水潦不氵皆,乃立禹以为司空。禹既已(第24简)……面干腊[注: 上两字原整理者未释读。“干”字本从“”、“旱”声,应是旗杆之“杆”的本字,此可读为“干”;“腊”本从“鱼”、“昔”声,此可读为“腊”,“腊”本为干肉,此句“面干腊”是指面部干燥皱裂。],胫[注: “胫”原整理者未释。此字从“”从“”声,可读为“胫”。]不生之毛,□□氵皆流,禹亲执木分(畚)耜,以陂明(孟)诸之泽,决九河(第25简)之阻,于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