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大禹治水方法新探
张骞故里护宝人——记陕
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最新热门    
 
大禹故里知行录

时间:2009-7-24 13:45:11  来源:不详

   在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是在西部地区,所以,那时的各类史书中记载的“禹生石纽”、“禹出西羌”和“禹出西蜀汶川广柔”等,也是人们的共识,没有人怀疑。关于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著述史记的时候,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他详细的记载了大禹的各方面情况,司马迁敏锐的意识到了古代中国实际上存在着东西部文文化的对待与相互作用关系,他说:“或曰:东方物所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起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毫,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史记·六国年表》),魏晋皇甫谧在《帝王世家》中注解到:“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石纽究竟在哪里呢?大思想家扬雄在未出川之前也在川西地区做过大量田野调查,他在《蜀王本纪》中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按照民国时期的汶川县志记载,石纽山就在现在四川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飞沙关一带。由于与汶川县毗邻的北川县在唐代时期叫“石泉县”,代徐天佑注解《吴越春秋》中关于“禹生石纽”这句话的时候,将石纽注明“在茂州石泉县,其地有禹庙,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现在四川的北川县与汶川县,在汉代同为“汶山郡”,这两个地方都可能是当年大禹出生地和大禹积累治水经验的地方。

  同时,《史记·夏本纪》记载了“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姓姒氏。……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也,命曰会稽。会稽,会计也。”。即,司马迁认为当时舜的部落是在现在山西、河南交界的阳城、安邑一带,由于大禹给这里带来了重疏导的先进的治水经验和“与益予众人庶稻鲜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所以他受到了舜和这里人民的爱戴,舜去世以后,大禹接受了舜部落的人民的要求,取代了舜的儿子而在这一带建立了夏王朝。后来,当了夏王的大禹在巡视江南的时候,病故于现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一带,禹墓也就在浙江会稽山。

  这就是说,历史记载的大禹是西蜀人,他接任舜部落而成立的夏王朝的都城,是在现今山西南部与河南中西部地区,他在任夏王期间,病故于浙江。由此可知,当时,大禹是以西蜀、山西河南、浙江的大三角地区为中心区域,而初建出了中国大一统文明文化格局。

  但是,随着三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移及其东移,中国知识界中的“黄河文明中心论”思想大为抬头,怀疑中国历史上是否真有大禹其人,及其怀疑大禹是否是出于西部四川的言论,也就出现在中国知识界中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初顾炎武说的“禹生于汶川之石纽村,颇为无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卷65),以及现代学者田继周说的“禹之生地,不可能远在四川汶川、茂汶一带,应在禹父母生活的地区,即今郑州、嵩山、密县一带。”(《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