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大禹治水方法新探
张骞故里护宝人——记陕
鲧禹故事演变引出的启示
最新热门    
 
大禹故里知行录

时间:2009-7-24 13:45:11  来源:不详
在寨子中央塑立三块呈现三角形的大石头,号称“天公、地婆、栖伏”却是笔者以前所不知道的。根据寨子中的老人介绍,这是非常神圣之物,任何人不得对其有不尊,否则就要被严厉惩罚。汉族也有“天地人皇”的崇拜,但是,没有用 三块对等的石头代表的,这说明羌族既古老,又有平等观,崇拜物还是石器时代的产物。特别有意思的是羌族老人们将“栖伏”称之为“媳妇”,根据他们介绍,羌人一直就尊敬妇女,老妇人是部落中最受尊敬的人。当然,按照古代语句的倒置现象,他们说的“栖伏、媳妇”应该是人皇“伏栖”的意思,当笔者“纠正”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他们都知道这些,他们一边说着“雅唯”(“是”的意思),一边说这样的叫法不必改了,也无伤大雅嘛!到说得笔者不好意思起来。

  羌寨里老人们至今还在使用的“说卦”,简直就是最原始的“易经”,这里都不多谈了。

  北川县的古县城叫“郅(zhi)城”,因为“氏”(双音字,有zhi、shi 两个发音)与“郅”同音,所以,中国古代往往将“羌”与“氏”联系起来说,是有道理的。郅城紧邻湔(jian)江 与白草河二水合一处,所以,“郅城”是水城的意思,其现在是“禹里羌族自治乡”的所在地。郅城下游是“旋口镇”,也就是湔江急弯之处,上游则是岷江中游的茂县,湔江流入涪江。距禹里乡西北10多公里,是白草河、青片河与青氏沟的三江汇合之处,沿青氏沟往上在走5公里左右,就到了“禹里沟”,禹里沟临近大熊猫最多的“蜂桶寨”羌乡。禹里沟现在是禹里羌族自治乡的一个特别区,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里的小镇只有一所小学和10来户人家,但是,羌族村民们却大多独户散居在大山深谷处耕种。禹里沟现在有禹王庙与“岣嵝碑”(一种用独特的文字符号记载的大禹功劳的碑文)。这里的山川十分雄伟,有“誓水柱、刳儿坪、洗儿池、禹穴、禹床、血石流光、采药山、杜鹃林”等多个关于大禹传说的名胜之地,这些都自不言说,笔者关心的是这里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条件为什么会产生出以疏导洪水而著称的大禹。

  笔者发现,禹里沟(青氏沟,或称青水沟)实际上是由大山深处的溪流汇集起来出山的一条河沟,由于两山之间只有100米宽左右,这里的人民就世世代代在沟河两旁狭长的地带边耕种。一旦遇上大雨之时,河沟必然要涨水,在加上整个蜀山都非常的年轻,常常会发生山崩,所以,随时都有大块石头滚下山堵在河沟里,这样,就必然造成河流堵塞而淹掉河沟两岸的农田。笔者发现,禹里沟现在也堵有不少山上滚下来的巨石。1995年夏天,禹里沟发生了山崩,巨石堵塞河沟,把这里的田地房屋全淹了,但是,也在洪水之后,给这里活生生的冲出了一块宽几十米且一米多厚的肥沃滩地。正因为这样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史书上记载“禹生石纽”很可能是文人的笔误,应该被称之为“禹生氏里”。因为四川本土音中没有翘舌音,“氏”(zhi)应该与“孜”(zi)同音,而“孜”是水的意思,“里”是地方的意思,所以,说“大禹出生在河流很多的地方”,才与多方面情况符合得起来。而“禹生石纽”中的“石纽”也很可能是“绵水”的笔误,因为,“纽”是代表“弯弯纽纽”的意思,同时,川人将运动说成“纽”,现在,藏族人就把流动的河流称之为“曲、渠、柒”,这主要是指山区中的河流特有的弯纽曲折的形态。四川人还有把经久不息的现象叫“绵”的习惯,而四川西部是树林集中区域,一棵树就是个小水库,所以,这里的河流是长年水流不断,现在,四川绵竹县境内就有叫“绵水”的河流。所以,“禹生石纽”,也可以解释为是禹生“曲水”与“绵水”的意思,这样,才说得通。笔者之所以在这里大量使用了语言学来说明历史问题,是因为四川语是中国非常古老的语言,其中有许多古音义。而现在我们使用的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则没有古入声等,是在宋代以后才产生出来的。中国上古历史中的许多问题之所以后来混沌,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元明清以后流行的“北方官话”所造成的。

  笔者在沿湟河、黄河、夏河、洛河、渭河考察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这样的由纯粹黄土质所构成河床的河流,多半没有疏导的可能性,也没有疏导的必要性,因为,黄土高原上的河流只有泥沙淤积现象,而没有象四川禹里沟那样的巨石堵塞河道的现象,泥沙淤积河床,除非河道彻底断流了才能够实施疏导。黄土高原土地广袤,如果黄河在雨季涨水了,人民另外转移耕作居住地方就是,而禹里沟地区的农民就因为崇山峻岭而决无它处可去,所以,他们必须与洪水争夺一尺一寸的土地。而且,滔滔黄河,怎么个疏导法呢?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对于大江河的中下游也只有堵与放弃耕地的办法,所以,三门峡的“神、鬼、人”三门,不可能是人为的结果,当然也就不会是大禹所劈。大禹当年对河流的疏导,只可能是在季节性质的河流中实行。即,在雨季来临之前,就地取材,用火烧堵塞在河沟中的石头,然后在用水浇烫石,将其炸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