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论董仲舒儒学理论框架的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
最新热门    
 
董仲舒与汉代史学思潮

时间:2009-7-24 13:46:13  来源:不详

汉代史学发达,史学思想多姿多彩。在汉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注重以天道论人道、探寻历史的变易及其则和着力阐发大一统思想,则是贯穿于始终的三条主线或三大主潮。而汉代史学思想的发展何以会演绎成这三大主潮,则与董仲舒历史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董仲舒通过构建天人感应理论,借助这种神学形式来表述其历史盛衰观,从而启发了汉代史学家、思想家们注重去“究天人之际”;董仲舒宣扬“三统”历史变易说,从而影响了汉代史学家、思想家们的“通古今之变”;董仲舒倡导大一统思想,其中内蕴的尊王论、民族一统论和思想一统论,则成了汉代史学家、思想家们阐发其大一统思想的理论路径。以下试对此作以具体论述。

 

 

关于天人关系问题,自先以来人们已经对此作了很多探讨。然而,只有到西汉中期,经学大师董仲舒为满足汉武帝“垂问乎天人之际”要求的需要,通过借助于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和发挥,在其《春秋繁露》和《贤良对策》(即《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一整套“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从而才真正构建起了一套系统的天人感应理论体系。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逻辑起点或理论前提是天有意志,其主旨思想则是宣扬天命王权和天人谴告(亦即灾祥说)。董仲舒宣扬天命王权,认为“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①]在董仲舒看来,君王之所以称作“天子”,便是体现了这种授命之意:何谓天子?“德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号称天子。”[②]董仲舒天命王权理论的一个重要论调是“圣人无父感天而生”说。此说源于《诗经》,《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董仲舒认为:“四法之天施符授圣人,王法则性命形乎先祖,大昭乎王君。”[③]在他看来,圣王的祖先乃天神所生,当上天赋予他们生命之时,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后人必然会称王天下。《三代改制质文》肯定了舜、禹、汤、文王的王权皆为天命所授,而非人力所为。经过董仲舒的大力发挥,“圣人无父感天而生”说遂成为汉代今文学家的一种系统的天命王权理论。董仲舒宣扬天命王权思想,是出于尊王的政治需要。在西汉前中期,王权是国家统一和政治有序的象征,只有强化王权,才能使西汉政治大一统局面得以维系;而强化王权的最好办法则是神化王权,只有赋予王权以神性,才可使广大臣民感到敬畏而顺从于君王的统治。与董仲舒出于尊王的需要而宣扬天命王权不同,他宣扬天人谴告则是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董仲舒时代是一个普遍敬畏天命的时代,汉武帝在试策时向贤良文学们提出的“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④]便集中反映了封建帝王对于天命和灾异之变的畏惧和困惑。作为积极入世的思想家,董仲舒正是借助于为汉武帝答疑解惑的机会“言天道而归于人道”。董仲舒认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⑤]这就是说,上天对于王权的收授与否、降灾还是布祥,都是由人间的政治得失、历史的治乱兴衰所决定的。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民众畏惧而服从于君王的统治,又可以使君王畏惧而服从于上天的意志。他希望君主发挥人为作用,以安乐民众为己任。毫无疑问,董仲舒所宣扬的这套天人感应论,就其实质而言,显然不是一种宇宙哲学,而是一种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他是要借助于这种神学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历史盛衰观点。

董仲舒构建起的这套天人感应理论体系,对于汉代思想家、史学家的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无疑是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人,他曾问学于董仲舒,是在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时代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由于共同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渊源关系,使得司马迁与董仲舒一样,也非常关注于对天人关系问题的探究,而确以“究天人之际”作为其《史记》撰述的旨趣。同时,从思想内涵而言,董仲舒天人观之于司马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方面表现在司马迁接受了董仲舒“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天命王权思想,《史记》的《殷本纪》、《周本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