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姚锡光生平及其成就初探
最新热门    
 
姚锡光与《东方兵事纪略》

时间:2009-7-24 13:46:16  来源:不详

姚锡光是晚政坛经历较为复杂的封建官僚,政声、业绩虽不能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中兴名臣相比肩,然其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东方兵事纪略》、《东瀛学校举概》、《筹藏刍议》、《筹蒙刍议》、《姚锡光日记》等,这些著作对军事、教育、民族问题都有不俗的见解。可惜,由于晚清人物众多,学术界尚无人对其做专门研究。本文拟对姚锡光的生平做初步的梳理,重点研究《东方兵事纪略》的思想内涵、编纂特色和学术影响,不妥之处,敬祈赐教。

 

一、姚锡光的生平

姚锡光(1857—?)字石泉,又作石荃,江苏丹徒人。1877年1月到1882年2月,由李鸿章举荐,随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出使日本,当过驻日本领事[i],对日本治维新以来社会变化有了初步了解,为他后来撰写《东方兵事纪略》和《东瀛学校举概》埋下了伏笔。1885年,考取光绪乙酉科拔贡,1888年中式光绪戍子科举人,1889年考取己丑科内阁中书。1886年,“锡光始役津门”,供职于李鸿章幕府,颇受李鸿章器重。[ii]但是入幕后,姚锡光对李鸿章在朝鲜问题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方针颇有微词,并数次向李鸿章条陈意见。他在上李鸿章说帖中说:“锡光于丙戍始役天津,见朝鲜之祸蕴蓄之深,关系之重,非可言喻,叠于丁亥春夏间上两说帖,以要合肥相国,每谒见必陈朝事;相国不之审。约七岁而东方之难作,举我所策以先发制人者,而人果持其术以毒我,区画胥同,而利害相反。方可以有为之时,竟无牖当道之胸,而作先事绸缪之计。今者朝鲜既覆,而我东三省之祸遂等剥虏。谁生历阶,至今为梗。偶检存稿,令人愤懑欲绝!”3可见,姚锡光对李鸿章“和戎”政策的不满。在姚锡光看来,朝鲜问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如果李鸿章能够虚心听取幕僚的建议,早做防御,则可能“利害相反”,攻守之势异也,这些思想和见解在后来写的《东方兵事纪略》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4。1894年,他在镇江守孝,中日战争爆发,他应李鸿章之召赶去北方,在天津、山海关、皇岛等地参预军事。1895年1月到3月,姚锡光在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府任职,并再次向李鸿章上《陈进兵朝鲜大略情形说帖》,表明他对中东战事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姚、李关系中,姚锡光既感激李鸿章的重用提拔,又能坚守幕僚的责任。甲午中日战争后,他将军中见闻和感受写成《东方兵事纪略》一书,详细记述战争经过。1895年9月,经前署两江总督张之洞调赴江南,和外籍专家视察长江下游各炮台,写成《长江炮台刍议》,成为后来整顿、建设各炮台的依据。1896年正月,经湖广总督张之洞调赴湖北,派充自强学堂总稽查。1897年,张之洞以“练兵必兼练将,而练将又全赖学堂。……故武备事宜,尤以设立学堂教育将材为首务” 为由,以王秉恩为总办,钱恂为提调,姚锡光为总稽查,创办湖北武备学堂以“储备将才”。该校第一届招生极为轰动,陆续报名投考者竟达四千余人。 经挑选,择“文武举贡生员及文监生、文武候补候选员弁,以及官绅世家子弟,文理明通,身体强健者”120名为学生,入堂学习,学制五年,开设军械学、算学、测绘、地图学、各国战史、营垒桥道制造和营阵攻守转运等课。 1898年2月,张之洞派姚锡光到日本考察学制。他要求姚锡光将各种学校选材授课之法,以及武备学分枪、炮、图绘、乘马各种课程,或随时笔记,或购章程赍归,务详勿略,籍资考镜。5姚锡光在日本对陆军省和文部省各种学校进行了全面考察,回国后向张之洞作了汇报,并将在日本考察教育的见闻写成《东瀛学校举概》,主要介绍日本近代的学制和教育思想,该书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一定影响。姚锡光这次日本之行,开创了官员考察西方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形成起了铺路作用。1899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