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北魏北齐“职人”初探─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
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史馆制
论“一史馆”土地债务类
北齐韩长鸾之家世
明代史馆探微
刘知几评史馆修史
最新热门    
 
北齐史馆考辨

时间:2009-7-24 13:46:38  来源:不详
>适的。至晚在武成以后,北齐史馆有变动。由于邺南城成为政治权力中心,皇帝的活动主要在南城。魏收宅、李德林宅也都迁至此。武成帝在南城西南开玄洲苑[6],并招引文士在这里编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为《圣寿堂御览》,敕付史阁,又改为《修文殿御览》。明嘉靖《彰德府志·邺都宫室志》引北齐杨楞伽《邺都故事》曰:“武成帝高湛,河中,……拓破东宫,更造修文、偃武二殿及圣寿堂。”又引《邺中记》[7]曰:圣寿堂“在修文、偃武殿后”,是北齐后主日常理政、阅读《御览》的地方,他常“令中要数人扶侍出入,著纱帽直至永巷,出万春门,圣寿堂、……论决政事”[8]。《圣寿堂御览》平时存放在史阁。由此推测,史阁当在南城省禁之中,或许距圣寿堂、修文殿不远。 

    皇建以后,北齐皇帝很少去东山宫,东山宫逐渐衰落。周灭齐,裁毁东山宫,夷山填池,并将宫禁中史阁所藏典籍运往长安。一大批史官文士也被迁往关中,北齐史馆不复存在。 

         

二 

 

    北齐史馆建情况如何?由于有关史料严重缺乏,难以详考。但从“史馆”、“史阁”称谓看,史馆内有楼阁建,为收藏图籍史料的地方,《圣寿堂御览》就存放在这里。阁楼下为史官办公修史的场所。此外,还当有缮写抄录的工作室。另据邢劭《酬魏收夜直史馆诗》,史馆还有宿直处。 

    北齐史馆组织与编相对固定,主要由监修大臣、著作郎、著作佐郎、修史臣、校书郎、令史等组成。 

    1.监修大臣。天保初,高洋就建立大臣监修国史的度,第一任监修大臣为平原王高隆之,“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9]。天保八年(557)夏,魏收“除太子少傅,监国史”[10]。“皇建元年(560),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仍仪同、监史”[11]。皇建中,崔jié@①“入为秘书监、齐州大中正,转鸿胪卿,迁并省度支尚书,俄受京省,寻转五兵尚书,监国史”[12]。“河清元年(562),(赵彦深)进爵安乐公,迁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监国史”[13]。“天统初,(阳休之)征为光禄卿,监国史”[14]。武平四年(573),崔季舒“加特进,监国史”[15]。以后,祖qiān@②“拜尚书左仆射,监国史”[16]。后主时,胡人何洪珍“奏(张)雕监国史”[17],似未实行。有齐一朝,监修大臣的品秩、身份、职责等前后都有变化。在监修大臣中,高隆之官品最高,为一品;崔季舒为正二品;赵彦深、祖qiān@②为从二品;魏收、崔jié@①、阳休之为正三品。从他们的身份看,高隆之为宗室。魏收、崔jié@①、崔季舒、阳休之、祖qiān@②出身著姓,赵彦深为忠谨老臣,都是才学名士。高隆之监国史,仅是虚衔。魏收以后诸监修大臣却负有实责,尤其是国史的体例断限。《北齐书·阳休之传》云:“魏收监史之日,立《高祖本纪》,取平四胡之岁为齐元。收在齐州,恐史官改夺其意,上表论之。武平中,收还朝,敕集朝贤议其事。休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