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玛雅文明的秘密与玛雅预
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环境的崩溃与文明的终结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
最新热门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时间:2009-7-24 13:47:04  来源:不详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浙江余姚人。因曾隐居会稽阳明洞,并创办过阳明书院,故世称阳明先生。又以其封新建伯,故又称王新建。其家世为望族,乃父王华为成化十七年(公1481年)辛丑科状元。虽然读书治学为阳明必做之事,但在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中进士踏入仕途之前,他和书院似乎没有发生过联系。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其习历经任侠、骑射、辞章、神仙、氏“五溺”而“始归于圣贤之学”的王阳明,刚获与湛若水“定交讲学”之乐不久,即忤官刘瑾而遭贬谪贵州龙场驿之灾。从此,他开始了其二十余年的书院实践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

        一 学变于书院:王阳明的书院实践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前往贵州途中,王阳明到长沙,游岳麓书院,赋长诗《游岳麓书事》以纪之,内有“殿堂释菜礼从宜,下拜朱张息游地”之句,(注:王守仁《外集一》,见《王阳明全集》卷十九,第69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表达了对朱熹、张栻两位讲学于书院的学术大师的崇敬。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到达龙场驿,当地民众为其创建龙冈书院,他作《龙冈新构》诗以纪之,诗序称:“诸夷以予穴居颇阴湿,请构小庐。欣然趋事,不日而成。诸生闻之,亦皆来集,请名龙冈书院,其轩曰‘何陋’。”(注: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十九,第697页.下引五诗,皆出于此,分见第697,699,700,702,713页.) 在这里,他留下了诸多诗作,《诸生来》讲“门生颇群集,樽斝亦时展。讲习性所乐,记问复怀腼”;《诸生夜坐》记“分席夜坐堂,绛蜡樽浮。鸣琴复散帙,壶矢交觥筹。……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缅怀风沂兴,千载相为谋”之乐;《诸生》则称:“人生多离别,佳会难再遇。如何百里来,三宿便辞去。……嗟我二三子,吾道有真趣。胡不携书来,茆堂好同住!”《龙冈漫兴五首》则“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说:“闲来聊与二三子,单夹初成行暮春。改课讲题非我事,研几悟道是何人?阶前细草雨还碧,帘下小桃晴更新。坐起咏歌俱实学,毫厘须遣认教真。”龙冈书院师生的多彩生活,王阳明的追求与志向,由此可见一斑。“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注: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第974页.) 这就是有名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是为龙冈书院学规,是王阳明长时间书院教学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龙场不仅仅是王阳明第一次从事书院教学实践的地方,也是他的悟道之所。据《年谱》记载,他“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格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注:见《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第1228页.) 龙场悟道,是王学成立的标志,龙冈讲学,是王学传播的开始。王氏高足钱德洪曾说:“先生之学凡三变,其为教也亦三变:少之时,驰骋于辞章;已而出入于二氏;继乃居夷处困,豁然有得于圣贤之旨:是三变而至道也。居贵阳时,首与学者为‘知行合一’之说;自滁阳后,多教学者静坐;江右以来,始单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是教亦三变也。”(注:钱德洪《刻文集序说》,见《王阳明全集》卷四十一,第1574页.) 由此可知,王阳明之学历经三变而最终定于龙场悟道,是为学术史上“王学”的真正成立,而王学的传播则开始于龙冈书院的讲学,其教习方则是刚刚发明的“知行合一”之说。
 &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