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
玛雅文明的秘密与玛雅预
希腊精神真的是西方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环境的崩溃与文明的终结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
最新热门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时间:2009-7-24 13:47:04  来源:不详
nbsp;  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王阳明在龙冈书院宣讲其知行合一的新学说,声名传到贵阳城主管贵州一省学政的提学副使席书处,于是就有往复问辨之后的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注:王守仁贵阳讲学之地,为文明书院,而不是《年谱》所记之贵阳书院,今人多有辨证,然学者仍有沿用《年谱》而不察其误者,谨再予申说,祈能引起注意.) 关于这次讲学,《王阳明年谱》是这样记载的:
    始席元山书提督学政,问朱陆同异之辨。先生不语朱陆之学,而告之以其所悟(知行合一)。书怀疑而去。明日复来,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渐有省。往复数四,豁然大悟,谓“圣人之学复睹于今日。朱陆异同,各有得失,无事辩诘,求之吾性,本自明也。”遂与毛宪副修葺书院,身率贵阳诸生,以所事师礼事之。(注:《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第1229页.)
    文明书院为省城贵阳的著名书院,创建于元皇庆年间,元末毁于兵。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提学副使毛科重修,有文会堂及颜乐、曾唯、思忧、孟辨四斋,“选聪俊幼生及各儒学生员之有志者二百余人,择五经教读六人,分斋教诲”(注:徐节《文明书院记》,转引自谭佛《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证误》,载《王学之思》第298—300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可见,这是一所规模很大、规制严密、分专业、分年龄层次进行教学的书院。初到其地讲学,王阳明比较低调,有诗为证,其称: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长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度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注:王守仁《答毛拙庵见招书院》,《王阳明全集》卷十九,第703页.)
    尽管大师低调谦虚,但其新学说开人心智,“士类感德,翕然向风”,借助院中200余生徒,迅速在黔省传播,并且深入人心。以至到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王门弟子王杏到贵州任监察御史时,“闻里巷歌声,蔼蔼如越音。又见士民岁时走龙场致奠,亦有遥拜而祀于家者”。因而感叹“师教入人之深若此”,乃应贵阳龙冈、文明两书院门人数十人之请,创建王公祠以为纪念。(注:《年谱附录一》,见《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六,1330—1331页.)
    结束龙场谪贬生活之后,王阳明历任庐陵县、滁州等地方官,及南京刑部、鸿胪寺、太仆寺、北京吏部等两京京官。其间虽然也是到处讲学,但不以书院为讲坛。直至正德十二、三年,他以巡抚身份在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镇压农民起义,进行所谓“破山中贼”之时,感到有必要建书院讲学,以“破心中贼”。于是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赣州,他建复六所书院,其中新建的义泉、正蒙、富安、镇宁、龙池五书院为社学性质,以教民化俗为主,修复的濂溪书院则以传播其心学为要。在南昌,他派门人冀元亨到宁王朱宸濠的阳春书院,试图讲正学而规止其反叛之心。在庐山,他先是乘刻印全面解构程朱理学的《朱子晚年定论》、《传习录》之勇,将其手书的《修道说》、《中庸古本》、《大学古本序》、《大学古本》,“千里而致之”白鹿洞书院,“是欲求证于文公也”,(注:郑廷鹄《白鹿洞志》卷六,见《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第2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 开始对这一程朱理学的大本营进行实质性颠覆。十五年正月、十六年五月,他自己又两次来到白鹿洞书院,集门人讲学其中,留诗题字,遣金置田,“欲同门久聚,共明此学”,(注:《年谱二》,见《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第1280页.) 多有建树。从此,王门弟子出入其间,昔日的理学圣地俨然变而成为心学的大本营。
    正德十六年八月到嘉靖六年九月,王阳明因建剿平宁王叛乱这一奇伟之功而遭谤诽,其学被指为伪学,由江西返家,在余姚、绍兴等地专事讲学,日与门人讲明其“致良知”之说,其间,他自己撰写《稽山书院尊经阁记》、《万松书院记》,阐述其“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的基本主张,门人则为他建复稽山、阳明二书院作为宣传、倡大其学的大本营。
    稽山书院在浙江山阴卧龙山西岗(今属绍兴),南时为纪念朱熹而建为书院,元代办学。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绍兴府知府南大吉因信奉阳明之学,“以座主称门生”,乃增大其规模,有明德堂、尊经阁、瑞泉精舍等,“聚八邑彦士,身率讲习以督之”。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