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甲午战争前传统农学向实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
甲午开战与“陆奥外交”
甲午中日海上角逐与制海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小测试甲午中日战争,你
中日甲午战争对英国远东
最新热门    
 
梦断甲午年——试论中日海军力量在19世纪后半期的消长及其原因

时间:2009-7-24 13:47:04  来源:不详
1886年(光绪十二年,明治十九年)发行海军公债

  ·1888年(光绪十四年、明冶二十一年),西乡从道又提出《第二期军备扩张案》,这是一个庞大的造船计划。其中包括建造海防舰以下四十六艘的五年计划。

  ·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明治二十三年),日本海军拥有完成和正在建造的舰只计二十五艘。合计五万余吨(16)

  ·1892年(光绪十八年、明治二十五年)。向英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吉野”。

  ·1893年(光绪十九年,明治二十六年)2月,天皇睦仁再次下谕节省内廷经费。六年间,每年拨给造舰经费三十万元。又命令全体文武官员,除特殊情况外,在此期间,一律缴纳十分之一的薪俸作为造舰费。并决定扩大原计划之军舰制造费。计划在七年中,以一千八百万元的巨款,建造铁甲战斗舰二艘、巡洋舰一艘、通报舰一艘。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政府以军港为中心,将全国海岸划成五个海军区。每一海军区设一海军镇守府。计:第一海军区:横须贺;第二海军区:吴第三海军区:佐世保;第四海军区:舞鹤;第五海军区:室兰(未定)(17)

  ·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舰船的编制是,以松岛为旗舰,合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筑紫、赤城、武藏,编为常备舰队。其他舰艇则分属于各镇守府。

  综合中日两国海军发展的历史,我们选取1888年这个时间点作为参照,不难看出,此时中国海军较之于日本海军仍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具体如下:

表二:1888 年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实力对照表(18)

战舰种类 中国
(仅计北洋海军) 日本 二等战舰 2 1 包括二等战舰在内的铁甲舰 4 2
(包括1865年法国产的撞船“东舰”) 快船(巡洋舰) 7 5 舰船总数 24
(不含运输船) 22(不含运输船) 官兵 4千余人 近万人(参照黄遵宪《日本国志》的记录似少于此数)

  由此可见,至1887年时,中国仅一支北洋海军就足以与整个日本海军相抗。而且在二等战舰、铁甲舰、快船等主要指标上还领先于日本海军,如果再加上南洋海军的实力(福建海军已于之前的马尾海战中全军覆没),自然远出于在日本之上。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光绪元年(1875年),制造局制驭远兵船成。船政制元凯兵船成。以扬武练船令学生游历南洋各处,至日本而还。”(19)当时,“以英人郎威理司海军训练”。(20)在这个时候,中国尚可耀兵与日本,所谓“至日本而还”,可见当时的日本海军势力可谓甚不足观,其时,郎威理曾建议借此时机一举歼灭日本海军主力,后来这一建议虽然被否决,但由此大抵可以看出中日海军力量这时尚存在巨大差距。这一事件大大刺激了日本当局,也加快了其扩军备战的步伐。但即便如此,至1888年,从中日海军实力对比来看,优势仍然在中国一方。

  然而仅仅六年之后的1894年,中国的北洋海军却大败于日本海军之手。从第一部分列举的黄海海战中中日海军力量的对比中,我们惊奇的发现,短短六年之后,日本海军在诸多方面的实力已经远远高于北洋海军之上,尤其是在速射炮、舰船航速和新锐舰的数量上,中日两国可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由此,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的惨败也就似乎不可避免了。那么产生这种激变的原因何在呢?

三、中日海军力量消长的原因

  要推究这种激变的内在原因,就必须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一综合的分析。总结概括起来,就是因为中日之间的巨大分殊。正是这种分殊导致了中日海军力量在19世纪后半期的消长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六个方面:体制之殊、经费之殊、重视程度之殊、战略理念之殊、教育制度之殊、发展环境之殊。

  体制之殊

  若论中日海军体制之殊,首先需明确中日海军的体制是什么。

  就中国来看,海军最开始并没有独立的机构,而是水师的辅助。整个体制也仍然沿袭了水师军制而无所变化。在海军的管理上,最早是由中央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管理,在李——阿舰队被遣散以后,遂改由地方督抚和北洋通商大臣等办理,但始终未成立一专门机构。1885年(光绪十一年)10月13日,清政府发布设立海军衙门的决定。派醇亲王奕譞为总理海军大臣,“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派庆亲王奕劻、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会办大臣。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