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
最新热门    
 
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务运行(上)

时间:2009-7-24 13:47:15  来源:不详
百姓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37)
    从上述两部分的论述可知,墨诏、墨敕的应用场合很广,其职能和论事敕书、发日敕、敕旨多有重合,因此其文书形态也非单一。所以,《翰林学士院旧规·书诏样》的这些规定可以看作是墨诏、墨敕的一些文书格式。除了在任命官员时有固定的文书格式外(详见下文),其他用途的墨诏、墨敕的文书格式主要是参照论事敕书、发日敕、敕旨的样式。下面以论事敕书为例来说明墨诏、墨敕的文书形态。
    有些墨诏、墨敕用于对臣下的慰劳、恩赐,中村裕一推测可能是论事敕书。(38) 他推测的主要根据是敕书的意思,而非格式,有点草率。代宗、德宗时期的高僧圆照编有《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以下简称《表制集》),内有手诏两首,引录如下:
    《大历五年七月十三日与三藏手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久修定慧早契瑜伽,远访灵山躬祈圣道,至灵必应玄感遂通,青莲喻心了证斯在。秋景余热善加珍卫也。遣书,指不多及。
    十三日
    《大历五年九月四日又赐手诏一首》
    敕大广智三藏和上:深契道源远寻灵迹,慈悲妙力当示真宗,五蕴既空如如斯在,秋冷和上比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四日(39)
    参照雷闻复原的论事敕书式:
    敕某(姓名等)云云(想宜知悉。时候。卿比
    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勅
    年月御画日中书令具官封臣姓名  宣
    中书侍郎具官封臣姓名  奉
    中书舍人具官封臣姓名  行
    年月日
    侍中具官封名
    黄门侍郎具官封名
    给事中具官封名(40)
 不难发现,代宗的手诏套用了论事敕书的格式,但没有中书、门下官员的签署。《表制集》的批答、制敕是按照原文抄录,这从所收其他制敕格式的完整性和文字的平阙可以看出,因此手诏中不存在把中书、门下官员的签署删去的问题。这正说明手诏没有经过中书、门下的颁诏程序,是皇帝自己发出的。中村裕一认为墨诏即手诏,墨诏、墨敕既然也用于慰问臣下,套用论事敕书的格式就不足为奇了,但它没有通过正规程序发布,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不是论事敕书。
    大量的墨诏、墨敕是对表状的批答。玄奘为请太宗给新翻译的经书作序而上表,太宗批答:“省书具悉来意……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教幽微,岂孰能仰测?请为经题,非己所闻。又云新撰《西域记》者,当自披览。敕奘和尚内出与玄奘法师。”(41) 玄奘上《请入嵩丘表》,太宗批答:“省表……幸戢来言,勿复陈请。则市朝大隐,不独贵于昔贤,见闻弘益,更可珍于即代。敕内与出(当是“出与”)玄奘法师。”(42) 这两道墨敕在最后都有一个“敕”字。宋代《淳化阁帖》收录的六道唐太宗、高宗和玄宗的亲笔敕书的末尾也有“敕”字,中村裕一推定六道敕书也是墨敕。(43) 这就必须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墨敕的末尾肯定要画“敕”字吗?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然自隋唐以来,除改百官,必有告敕,而从敕字。予家有景龙年敕,其制盖须由中书门下省……唐时,政事堂在门下省,而除拟百官,必中书令宣,侍郎奉,舍人行,进入画敕字,此所以为敕也。然后政事堂出牒布于外,所以云牒奉敕云云也。”(44) 陆游也说:“自唐至本朝,中书门下出敕,其敕字皆平正浑厚。”(45) 按照宋敏求的说法,唐前期除改官员的制敕上皇帝要画“敕”,陆游则语焉不详。除官的制敕要经过画“敕”这道程序,现所见唐代告身以及学者的研究都无法提供证据,孰是孰非,姑且存疑;敕旨和敕牒都无需御画;(46) 论事敕书有画“敕”程序则是被敦煌文书证明了的。(47) 而从上引的材料至少可以确定唐前期墨敕是要画“敕”字的。
    唐后期的情况比较模糊。我们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