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西周春秋周秦礼制文化比
论西周的彻和庸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姬家屯遗址西周文化层下
西周都城体系的演变与岐
修复西周 班簋
最新热门    
 
西周王号无恶谥说

时间:2009-7-24 13:47:21  来源:不详

   西周诸王之号,究竟为生称抑或为死谥,现在仍是学术界在讨论的一个问题。本文不拟纠葛于此,而只是企图以两周金文材料为主要依据,对西周王号中少数被后世误解为恶谥的王号的真正涵义作一初步讨论。至于文中使用的“谥”字,完全是出于行文方便的需要,不必为“将葬,乃制作谥”(注:《逸周书》卷六《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之义。

        一

    西周一代若从文王算起,共历一十三王。据史籍,他们的称号依次是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宣、幽。而根据古代文献的一些记述,这些称号则是依照各王生前的行状由臣子们议定的。《艺文类聚·礼部下·谥》引《五经通义》:“谥之言,列其所行。身虽死,名常存,故谓之谥。”所谓“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根据以上说法,西周一十三王的称号自然就有善、恶二类。而再据托名于周公而实成书于战国之际甚或更晚的《逸周书·谥法》,则可知他们的谥称的具体含义,现据西周王序整理如下:
    文: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勤学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锡民爵位
    武:刚强理直、威强睿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
    成:安民立政
    康:渊源流通、丰年好乐、安乐抚民、令民安乐
    昭:昭德有劳、威仪恭、圣闻周达
    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
    恭:敬事尊上、尊贤贵义、尊贤敬让、既过能改、执事坚固、爱民长弟、执礼御宾、芘亲之缺、尊贤让善
    懿:温柔圣善
    孝:五宗安之、慈惠爱亲、协时肇享
    夷:克杀秉政、安民好静
    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
    剌:不思忘爱、愎佷遂祸(剌为厉之本字,故附及)
    宣:善闻周达
    幽:早孤陨位、雍遏不通
    根据《谥法》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西周一十三王之谥称中,可称为美谥者有: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宣;恶谥则有厉、幽二称。
    厉、幽之为恶谥,亦见于《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没于地下,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杜注:“欲受恶谥以归先君也。戮杀不辜曰厉。”又《宣公十年》:“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幽公为子家所弑,事见于《宣四年》经传。此言“改葬幽公,谥之曰灵”,知其前谥为“幽”,今改谥“灵”,则“幽”为恶谥无疑。故《孟子·离娄上》引孔子的话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曰‘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若据以上文献,则厉与幽为恶谥无疑矣,故晚近学者论谥鲜有能越此障碍者。王国维先生虽据金文材料提出“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人或誉为能发覆千古。然为回避“厉”、“幽”二称亦不得不折衷其说,结论为:“谥法之作,其在宗周共、懿诸王以后乎?”(注: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八《遹敦跋》,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95页。) 与王氏有所异同的为当世学者吴静渊,他认为谥法至少始于殷代后期。“周代是‘因于殷礼’的……谥法,也应是因袭之一。”而“恶谥,只能出现在西周末后和春秋时代的条件下”(注:吴静渊:《谥法探源》,《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后一结论,显然也是附从于厉、幽为恶谥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