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回忆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
《戊戌维新》课堂实录及
回忆1985,空降15军对越
最新热门    
 
回忆录及其对于史学研究的价值

时间:2009-7-24 13:47:36  来源:不详
章《胜利的鲜花献给您》[6]称,刘少奇1969年1 0月17日被送到开封是根据林彪的“一号手令”。在此前后的许多文章都谈到当时许多 老同志被迁出北京是因为“一号手令”。但是,当年记录、整理、执行“一号手令”的 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之子阎敏所写的《我的父亲与“一号手令”》一文,却以确 凿的事实证明,疏散老干部是中央政治局10月中旬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的决定。毛泽 东指示说:“中央领导同志都集中在北京不好,一颗原子弹就会死很多人,应该分散些 ,一些老同志可以疏散到外地。”[7]17日刘少奇被送走,当晚周恩来向老同志们作了 传达,要求大家在20日或稍晚一些离开。10月18日,所谓“一号手令”才整理传达下去 。这说明,刘少奇和许多老干部被疏散与林彪的“一号手令”没有关系;(六)回忆录能 够揭示某些当事人出于各种原因而不承认的事实。比如,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弛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47年8月1日《战友报》(晋冀鲁豫解放军的报纸),1957年2月,有 杂志致信毛,请求批准发表,毛回信:“记不起了,似乎不象。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 打的,我亦在前线,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那几句不宜发表。”但是,无论据彭德 怀回忆,还是黄克诚、伍修全、杨尚昆、王震都确认这是毛所写。这首诗现已收入1986 年版《毛泽东诗词选》[8];(七)有些特别有价值的回忆录还能揭示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的极有价值的真实细节。比如,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回忆, 1957年毛泽东接见湖南老乡罗稷南等人时,罗问毛:“要是鲁迅今天还活着,他可能怎 样?”毛回答:“以我的估计,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这个谈话是罗稷南生前告诉朋友贺圣谟的,贺于1996年告诉了周海婴。2001年12月贺又 向上海《新民周刊》透露了这件事。2002年8月出版的《老照片》第24辑发表了罗稷南 的侄儿陈琨《我的伯父罗稷南》一文,再次证实了这件事。罗稷南不仅告诉过贺圣谟, 而且告诉过陈琨。罗稷南是什么人呢?他原名陈小航,罗稷南是其笔名,其父陈宝航早 年是蔡锷的助手。陈小航1918年考进北京大学,和梁漱溟是好友,后来在东北、云南从 教,30年代参加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建事变,参与福建方面和中央苏区签订条约。福建事 变失败后定居上海,1971年8月去世。毛的这个谈话不见于任何文字资料,但是是真实 的,而且极有价值,真实流露了毛泽东对鲁迅精神的态度;(八)回忆录所包含的作者对 人对事的看法,是研究人员作出历史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比如,胡汉民去世后,林森 于1936年5月10日发表文章说,胡有四点优秀的品德。一是负责的精神,二是严正的态 度,三是操守的廉洁,四是学问的丰富。他赞扬胡担任立法院院长期间,“开会没有一 次不出席,在职四五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南京一次”;廉洁的品德“格外令人佩服”; “重于责已轻于责人”;“对本党的最大贡献,就在学问方面”[9]等等。这个评价, 基本上是客观的,后人研究胡汉民就可以此为参考。

  利用回忆录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回忆录的根本特性是追忆,因此不准确是难以避免的。回忆录作者的历史活动 是通过记忆再现出来的,所以记忆是一个中介,记忆是否准确是回忆是否准确的前提。 记忆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它有因人而异(有人记忆力强,有人记忆力差)、随年龄增长 而衰退、怀旧(随着年龄增大眼前的事容易忘记,很早以前的事反而记得)与印象的深刻 程度相联系(特征明显、感觉特别的事物容易记住)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回忆录的真 实性就不是指全部内容的完全真实,而是指主要事实的基本真实,在有关细节上,例如 日期、人员、具体过程等方面可能记忆不准确。我们在使用回忆录的时候,对哪怕是基 本真实的回忆录所提供的有关细节也要进行必要的核实。

  第二,细心处理缺少佐证、互相矛盾、曲意掩饰的回忆录。利用回忆录需要细心处理 一些问题,一是回忆录提供的史实缺少旁证,它的真实性不能确认:或者是个别人提供 的内容或细节没有佐证,既不能肯定,也无法否定;或者是一个许多人参加的活动,多 年以后各人对此说法不一,甚至互相矛盾,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这并不是大家的说法 都不真实,而是许多说法中也许只有一种准确,但又不能肯定;或者这些说法都只有部 分准确。二是人们写回忆录时,总会有一些顾忌,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的人和事,就 会有所保留,不会说完全。三是不能排除有的人在回忆录中推卸责任,为自己评功摆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