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读张荫麟《东汉前中国史
从可汗号到皇帝尊号
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始皇帝之死与三头政治—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略析汉晋时期皇帝宗庙四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
论东汉的户籍问题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
从达赖喇嘛给皇帝跪叩看
最新热门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时间:2009-7-24 13:47:43  来源:不详
能是指光武帝庙相同。两汉时期,“高庙”只能是西汉高帝刘邦庙专有庙号,不能与“世祖庙”名称相混淆。娴习礼制的蔡邕不可能将西汉四帝庙排除于皇帝宗庙系统外,同样,有“祖”、“宗”庙号的东汉光武、明、章三帝庙因“得礼之宜”,其庙亦世世不毁。显然,东汉末年虽然仿照周礼,实行七庙制度,但皇帝宗庙庙数并不限于文献记载的“七庙”,而应为十一庙。西汉高帝庙为太祖庙,文、武、宣、光武、明、章诸有“祖”、“宗”庙号之帝庙并为世世不毁之庙,安、顺、桓、灵四帝庙为“亲庙”,四时与祭,亲尽迭毁。尽管这一蠡测与儒家礼书及诸文献记载颇有差异,但是如果对西汉中、后期及王莽新朝庙制略加回顾,不难看出,这基本是沿袭西汉元帝以后,包括王新以及东汉建国初期的有关制度,其中或许还有西汉时尚屡屡被提及的“五庙”说以及刘歆学说的痕迹。所谓十一庙,实际仍是在“五庙”基础上,增加因有功德而有“祖”、“宗”庙号且世世不毁的六庙而成。 由于西汉中、后期以后,儒家思想正统独尊地位的逐渐确立,由于东汉建国初期就以西汉法统的继承者作为基本国策,因此,东汉自建国至建武十九年前,基本遵循儒家典籍有关记载,沿袭西汉中、后期确立的皇帝宗庙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宗庙礼议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东汉皇帝宗庙制度逐渐出现了背离古礼和西汉制度的迹象。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才重新恢复宗庙毁庙礼制。由此也可以看出,尽管传统礼制对东汉皇帝宗庙礼制的影响仍相当巨大,但社会现实诸因素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师古与适时双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东汉一代皇帝宗庙礼制时常处于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注 释 :① 参见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韩伟《马家庄秦宗庙建筑制度研究》,载《文物》1985年第2期;考古研究所汉城发掘队:《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载《考古》1960年第7期;黄展岳:《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的位置及其有关问题》、《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建筑遗址的定名》,载《考古》1960年第9期、1989年第3期 
② 宋马端临曰:“但以和、安、顺、桓四帝功德无殊,而有过差,奏毁之。则所谓近帝四者,乃光武、明帝、章帝、灵帝也。”参见马端临:《文献通考》卷92《宗庙考二》,第837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王柏中持论与此相同,参见王柏中:《汉代庙制问题探讨》,《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 参 考 文 献[1]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2] 司马彪.续汉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3]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4]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5] 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6] 班固.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7]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8] 房玄龄.晋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9] 徐天麟.东汉会要 [M].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10]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1] 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12] 袁宏著.周天游校注.后汉纪校注 [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13] 万斯同.庙制图考 [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3年[14] 陈戍国.秦汉礼制研究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本文已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3期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