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多弥史钩沉

时间:2009-7-24 13:48:38  来源:不详
该地,一度成为吐蕃与唐朝争夺的对象。
在藏文文献中,是否也有关于多弥的记载呢?据上引《新唐书·西域传下》多弥条记,多弥“役属吐蕃,号难磨(Nam-mo)”,而难磨一名,恰好是吐蕃时代藏文文献中提到的“南”(Nam)国之对音,即是说,多弥即南国。[6]关于藏文文献中提到的“南”国的发现和研究,其功首推英国学者F. W. 托玛斯(又译作“陶玛士”)。原来,在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卷子中,有一份是写于公元8—9世纪的、用古藏文书写的一种近似藏语而尚未确知的语言,[7]经托玛斯研究,定名为“南”(Nam)语。为此,他撰写了一部长达400多页的专著:《南,一种汉藏边境的古代语言》(Nam, An Ancient language of The Sino-Tibetan Boraerland, 1948, London)。[8]
  据陈宗祥、王健民撰《敦煌古藏文拼写的南语卷文的释读问题》(载《中国藏学》1994年3期)说:这个手卷本身的确并没有自称为Nam的记载,托玛斯的根据是:“1925年在他整编《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集》时,看到《于阗教史》记载的浑末(Hu-Mar)王与于阗王通婚的事实,才知道藏区东北曾有个叫做‘南’的邦国存在。1928年,他曾在《皇家亚洲学会期刊》(该刊第603—634页)发表的短文中谈到,在藏文古写本里,‘南’语、‘南巴’国之名曾出现过两次,‘南地’(Nam-tig)人出现一次;在佉卢文中又看到Namtig’a这个名称。这与斯坦因劫走的藏文古写本中有关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的卷子中所引用的一些名称是相同的。因此,得出这些民间传说是自南语译为藏文的结论”。
  早在1948年托玛斯论南语的著作出版后,我国著名学者闻宥曾在《通报》第四十卷(1950年刊)发表了一篇评论。到1981年闻先生在《民族译文》(第1期)上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论所谓南语》的论文。文中说,托玛斯认为:“由于同时发现藏语文献里有青海一带的传说,所以操这种南语的可能是中国古史上所称羌人的后裔。其所以得名为‘南’,可能是指南凉国的人名。南凉的‘南’可能是‘南山’的简称;而南山的‘南’字又可能是藏语gNam(天)的音译”。闻先生对托玛斯氏所谓操南语的人得名于“南凉”国人的看法,持否定态度,以为“南凉”的“南”是后人所加的国名,其国统治者秃发氏为鲜卑族,与操南语的部族无关。但他认为,托玛斯认为南部族是中国古代羌族的一支,是可能的。汉文文献所记古代西羌中确有称为Nam的一支。如《后汉书》卷八五《西羌传》记有“卑蔇湳”、“离湳”羌,《新唐书·地理志七》所记之“钵南”部羌,两《唐书》之《东女国传》所记之“南水羌”等。这些名“南”的羌族部落,“如《东观汉记》所述,有一部分早出塞外。大约后来继续西迁,所于于阗首领Vijaya Nanta的女儿得为Nam首领Hu-mar的配偶,其事见于《于阗教法史》(参见《关于新疆的藏语文献》第1册第130页)。而有关Nam ru首领的采邑一事,又见于1973年米兰出土的吐蕃木简(原简见《新疆出土文物》第70页)。”
  显然,闻宥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南部族与十六国时的南凉无关,“南”应为西羌的一支,且与汉文史籍所载自汉代以来居于甘、青、川边境之卑湳、离湳、钵南、南水国等有渊源关系。过去,笔者认为白兰羌与卑湳等羌有渊源关系,故倾向于否定上述结论。[9]事实上,白兰应为南部的一支,即sphrom(意为“白色”,,音译为“不弄”)Nam(Lam,南)部族。即是说,多弥(南国)与之邻近的白兰均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湳等羌。按“多弥”之中古音:多,端歌开一平果,读作ta;弥,支开三平止,读作mie,则多弥应读作ta mie。[10]
  为什么汉文史籍称“南”部族为“多弥”呢?笔者认为,据敦煌发现的吐蕃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