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
释殷墟甲骨文中的“骝”
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
通过史前骨器玉器的雕刻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怎样刻上去的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
甲骨文是怎样刻上去的
最新热门    
 
甲骨卜辞中“叀”与“隹”用法之异同

时间:2009-7-24 13:49:49  来源:不详
在甲骨卜辞中,“叀”与“隹”是常见的一对相关语气词,也有称其为语词或语助词或语气副词者。然而在有关卜辞文研究的论著中,谈语气词时多未能兼而论之;即有论之者,如杨树达[1]、兰[2](P32-34)等先生也只是认为两者对文,管燮初[3](P17,37)、赵诚[4]、陈炜湛[5]诸先生指为相同,刘翔、陈抗、陈初生、董琨[6]等先生认为相近,然均未能详细表何同何别。 
  
  陈梦家先生不同意“叀”与“隹”是等同于“惟”的语气词用法,而认为是介词,认为两字在卜辞中的用法是有区别的:“叀”用于正面,“隹”用于反面[7](P102)。我们认为陈氏之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尤其指为介词,更不可从。孟世凯先生指为语助词,认为用法相同,但叀多用于吉福之辞,而隹多用于不吉之辞[8]。孟氏之说,自是一家之言,不过我们认为,用“吉福”和“不吉”来分别二字,尚恐不能尽意。因为卜辞中用“叀”者不见得全为吉福之意,而用“隹”者也不见得都是凶祸之意。 

  我们认为,“叀”和“隹”的用法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差异之处。试申论如下: 

一、“叀” 

  “叀”字甲骨文早期多作    形( ̄由  ),晚期字形多作    或    形(叀),也有少数前后两形互见于一期甚至同版的情况,如: 

   1.贞: ̄由  王往伐工口  ?贞:叀弓口  乎伐工口  ?贞:叀师般乎伐?贞:叀子画乎伐?(合集6209) 

  该辞第一问“叀”字作“ ̄由  ”,后几问皆作“叀”形。研究者有以此为据分释为“ ̄由  ”和“叀”两字,如释前者为“甫”,后者为“叀”[2](P32)。其实两者为一字之前后变体,不必强分。今为行文方便起见,统一隶定为“叀”字。 

  然则“叀”者何意也?《说文•叀部》云:“叀,專小谨也。从幺省屮财见也,屮亦声。”徐铉曰:“职缘切。”《说文》中还例举了“叀”的两个古文字形,但与甲骨文、金文“叀”字字形不合。甲骨文、金文之“叀”,并不从幺,盖《说文》之言缪矣,其字形盖依小篆说之,其义解亦非造字本义,其音读亦不可从。 

  经近人考释,“叀”字在甲骨文中已借为语气词,音读如今之“惟”,其造字本义或许象纺塼之形。然而罗振玉先生释为鬯[9];王国维先生释为專,即剸字,商承祚先生继而认为即杀牲而祭之意[10];郭沫若先生认为此字用为“惠”字,亦读为“惠”字,为“瞂”字之古文,后又释为中干之伐之本字[11];李旦丘先生依据《说文》释为谨慎之义[12];徐协贞释为古“甫”字[13];朱按,以上诸说并误。孙诒让先生首释此字为“叀”,又疑为“甫”之变体,而推测为“搏执之意”[14];王襄先生释为“古惠字”;又释为“叀”,假借作鬯,复疑“有牵绾之谊”[15];余永梁先生释为“叀”,但释义同王国维先生之说指为“剸”字,义为用牲之法,与卯燎沉同例,又释为断为断首  [16];吴其昌承袭王余之说,认为“叀”字象牲首囊括之状,牲首在囊必先截断,故引申为刑断牲首之杀牲,又引申为击伐诛戮之征伐,更引申为伐牲以祭之祭名[17](P89-93);叶玉森先生释为“叀”,但弥缝各家之说,用分三谊:或用为祭名,或用为專命,或用为搏杀[18];朱芳圃先生认为“叀”为“篿”之初文,“篿”为竹器之圜者[19];孙海波先生认为“叀”本象纺專之形,引申之训为小谨之意,卜辞中假借为“剸杀”之祭[20];王献唐先生也认为“叀”字象纺塼之形,即线锤也;徐中舒先生也释“叀”象纺塼纺线,專有转动之意[21]。朱按,以上诸说释“叀”字为确,析形惟孙海波、王献唐、徐中舒三氏释纺塼近是,而释义均有未安。惟唐兰先生曰:“余按,卜辞习见之 ̄由  (早期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