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地主制经济的灵活适应性及制约功能(2)

时间:2009-7-24 13:50:23  来源:不详
例外。

地权分配变化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而地主阶级构成的变化尤值得重视。在地主制经济正常发展条件下,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同时在富裕农民中分化出来一批庶民地主,这种现象历朝皆然,在封建社会中期的北时尤为突出,明清时代继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这种发展变化,农民社会地位逐渐上升,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逐渐有了较多的自由,从而生产积极性日益增强。在这种条件下的农民,也更加注意改进生产技术,如水利开发,生产工具的改进等,都有所创新,农业生产逐渐向前推进,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在封建社会时期,如唐代中叶,尤其是北宋时代、明清时代的某些历史时期,都曾出现这种现象,总之,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在于:在地主制经济正常发展条件下,有利于农民发挥其生产积极性。

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关于农业发展动力问题有过种种看,而阶级斗争说最为盛行。我们并不否认,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所起的巨大作用,如对地主产权的冲击,如对封建权势的打击。在这种条件下,地权趋向分散,农民小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农民社会地位上升,这种发展变化无疑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有利的。有的着重于国家政策的论述,如维护农民土地产权,减轻农民赋役负担等。在这种条件下,无疑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直接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是农民阶级斗争和国家政策措施本身,它只起了辅助作用。在封建社会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广大农民较能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先有农业生产的发展,然后才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在整个地主经济时代,在地权相对分散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的条件下,在地主阶级封建权势相对削弱的条件下,这时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较多的自由,农民能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趋向繁荣。这种关系,在古代东周由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经济过渡时所反映的情况已十分清楚。在此后的西汉中叶,唐玄宗开天宝年间,北宋时期,此后明永乐宣德年间,清朝康熙、雍正间,当时所出现的经济繁荣景象都不例外。总之,在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决定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能否发展又决定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能否充分发挥其生产积极性以及生产积极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又为当时地主制经济发展状况所制约。由此可见,在现代高科技未出现之前,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至关重要,它是推动社会历史的主要动力。


六、商品经济与地主制经济的密切联系的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在地主制经济制约下,商品经济相当发展,这种关系与西欧封建领主制时代大不相同。

西欧领主庄园制的实物地租具有多样性,如食粮之外牛、羊、鸡、鸭、奶、鱼、水果之类;又在庄园中:有各种手工业,有各色工匠,如铁匠、金银匠、皮鞋匠、制酒人等,制造各种工业品以满足庄园的需要。在庄园内部的各项分工是经济单位内部的分工。当然,庄园内所需和各种消费品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皆自己生产,有少部分通过购买,但主要是自造自给,基本是使用价值形态的自给自足。在一个庄园之内,封建领主和所奴役下的农奴都不例外。因此,这种封建领主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排它性,与封建庄园之外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处于互相对立状态,城市工商业产品无法打进封建庄园。

中国地主制经济则不然,它从诞生一开始即同商品经济发生了密切联系,商品经济构成地主制经济运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经君健同志在《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一文曾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时,地主也好,农民也好,所收谷物只能供其食用,其他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无不需要通过购买,如农民的食盐,使用的陶器,生产用的锄铲以及牲畜等都需通过购置。自产使用价值形态的单一性以及单一实物地租与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不论在地主抑或自耕农组成的经济单位内都不能自行解决,必须通过交换。从而发展起来各种商人,也发展起来一批独立的小手工业者。这种现象从东周由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经济过渡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下面列举战国中期《孟子》中的一段记载作为示例:

“其(指农家代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