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时间:2009-7-24 13:50:27  来源:不详
使皇朝换一个统治者,这种方式的改朝换代不会使封建制度不存在,因为农民起义军和封建地方割据势力都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体制外异己力量。如果这些贫苦农民逃进了城市,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城市无论在刚性体制下还是在弹性体制下,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体制外的权力中心,所以逃进了城市的贫苦农民在那里也不可能成为体制外的异己力量。

 

在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陷于绝望境地的读书人也是存在的。他们主要是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失败的人,此外也有受到官府欺凌,或受到土豪恶霸压迫而上告无门的人,或因身陷冤案而对前景感到失望、绝望的人。他们自己是不会聚众起事的,而会投奔农民起义队伍或封建地方割据势力,成为那里的谋士或官员。即使如此,他们仍然不是封建社会中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他们只不过为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而努力,封建制度依然如故。

 

由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即使在弹性体制下,封建社会始终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有垂直流动的渠道可供选择的一般人还是陷入绝望境地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威胁封建制度本身的体制外异己力量。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应当注意唐宋以来儒道合一的思潮的形成及其深刻影响。先时期,儒家是作为一个学派参加学术争鸣的。汉朝的尊儒实际上是突出儒家思想中维护正统秩序这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为流行,儒家失去独尊地位,但仍是封建思想的正统。从唐朝开始,儒佛道合一的思潮开始形成。在合一的过程中,儒仍是为主的,因为维护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的绝对服从关系是永恒不变的正统学说,这一正统学说始终被认为是主流。佛道则从宗教方面对这种世俗学说起了配合、补充的作用。“这种思潮,对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起了稳定作用,从而延缓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任继愈:《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载《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0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