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历史上自然区域、行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中国通史教材建设的积极
历史时期中国的鼠疫自然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最新热门    
 
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中国环境史研究举例

时间:2009-7-24 13:50:33  来源:不详
一种自然现象,黄河水患的有无、轻重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黄河中游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关系到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黄河水患。
 
二、黄土高原是否生长过森林
    黄土高原分布在秦岭以北、明长城以南、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森林稀少,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条件差,人口密集,是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地区。从国土整治考虑,这里亟需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然而,古代黄土高原上是否生长过森林?这成为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地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从未生长过森林,植树造林是行不通的。
    地学家的言论是有所依据的,一是黄土高原森林及其稀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裸地,二是在黄土地层中没有发现树木的孢粉,孢粉是研究古代植物种类最可信的依据。
    史学家根据文献记载,指出先秦时期黄土高原是生长有森林的,在《诗经》中可以找到有森林的诗句,在这些诗句中有棫林、桃林、平林、中林等等。在陇山以西、渭河上游,盛行以木瓦代替泥土瓦的“板屋”,也反映出木材易取、森林很多的历史事实。
    我国的古代文明,以黄土高原出现最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黄土高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适于人类生活。黄土高原是周人、秦人的发祥地,周人、秦人都属于农业民族,他们在开垦耕地、营造宫室和墓葬的过程中,大量地砍伐森林,使树木几乎被砍伐殆尽,其结果是引起了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支流破碎、沟壑纵横的景观,难于整治。
    至于孢粉稀少则另有原因。水土流失使地层中的孢粉大量流失到大海中,此外,黄土中的微生物和碳酸钙,会使化石孢粉的含量减少,甚至全部丧失。由于上述原因,在黄土高原上不能以有无乔木的孢粉来判断古代有无森林树木。
既然黄土高原古代有过森林的存在。即证明了这里适于森林的成长,可以植树造林,用以防止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也同其他地区一样,植树造林成为保持水土的基本途径,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沙漠化二重性的提出
    沙漠化与沙漠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科学术语。沙漠系指大面积流沙堆积而言,沙漠的特点是松散,具有流动性,在先秦的典籍中被称为流沙。沙漠化又称荒漠化或沙质荒漠化,是指过去没有沙漠的地方出现了类似沙漠的景观而言的。沙漠化的过程有两种,一是沙漠在风力作用下不断扩张,将下风区的耕地、草场掩埋,二是地表上层被破坏,引起地下伏沙出
露,四面扩散,形成沙漠景观。
    沙漠化出现很早,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西亚的巴尔米拉、彼特拉。中国的楼兰、精绝(今称尼亚)、居延,还有印度、巴基斯坦的某些地区,古代的绿洲早已深陷沙漠之中,成为沙漠的一部分。然而关于沙漠化的研究却起步甚晚。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有人转向沙漠化的研究。    
    由于沙漠化主要出现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沙漠化纯属自然现象,是气候干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无避免的,所以不要在防治沙漠化方面投掷金钱。按此悲观的论点,在沙漠化灾难面前人类无所作为,只能坐以待毙。
    中国学者对沙漠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干旱的气候、多沙的环境,只是沙漠化的必备条件和物质基础,真正导致沙漠化的却是人类的活动。汉代的精绝在农业耕种中破坏了水资源,导致整个绿洲的沙漠化;楼兰是由于塔里木河改道而衰落;汉代的居延则是由于耕种破坏了地表土层而引起沙漠化。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塔里木河下游为了垦种大面积砍伐胡杨林,结果引起严重的沙漠化,新开垦的耕地耕种不久即被流沙掩埋。
大量的事实表明,沙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结果,这是沙漠化的二重性。正确认识沙漠化的二重性,是科学制定防治沙漠化对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沙漠化二重性论断的提出,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