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明帝国的海外贸易——孕
试论唐代海外贸易的管理
从输出到输入:宋代海外
近年海外简帛研究述评
海外珍禽“倒挂鳥”考
关于索回流失海外文物的
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
[转帖]大明帝国的海外贸
最新热门    
 
久佚海外《永乐大典》中的宋代文献考释

时间:2009-7-24 13:51:13  来源:不详
定数,今已检计到诸县确实工料,便当以所给之钱均定数目,令每工与口食米若干。或有钱,即便更与若干;若无钱,即已。其工料,官为出得若干,以代下户;其余,即令上户自出。然后随诸县合得钱数分给。如此,则事有本末,必无乖误。若不如此处置,以成画指授州县,令奉行之。或不计始终如何,其初一有枉费,则务多而不计,后必至不足,恐虚费官钱而不能集事也。
方按:此首与下首别纸均致两浙漕使许醇,所论又同为修海塘事,故(4)、(5)两首合并作一探讨。
(5)《与两浙转运许醇〔论〕按视海塘别纸启》
敝邑海塘,蒙差许察判按视。此君当风雨晦寒之中,走江海之上,经涉旬月,不惮冒犯之艰,跋履之勤。或布衣芒屩,践历泥涂沙砾之间,验视以营度,至于利害,纎悉靡不毕究。其用力可谓劳,而用心可谓至矣。使四方皆得勤事之吏如此,亦安有不举之政乎!某备官于此,既高许君之行,又喜明公所遣之得人,故敢以告。欲其归也,明公延而问之,采其所言以定成画。使敝邑得奉而行之,庶乎处置周于本末,而使费不虚出,役不轻举,以惠利此邦之人,则明公之于此邦为福厚矣。辱知已深,思报万一,故敢布腹心。皇恐皇恐。
方按: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创制置三司条例司,拉开熙宁变法帷幕。昔日惺惺相惜的曾王两位挚友因政见分歧,也渐有隙痕。时任英宗实录院检讨官未逾月的曾巩,出为通判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在浙东沿海地区,自五代钱镠起就筑有捍海堰,以防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碱化,有专职军兵维修。入宋,则改为由地方维护,常困于经费而致捍海堰塘失修。针对这种情况,负有农田水利之责的通判曾巩向部使者许醇上书,其第一首别纸即提出其民办官助的具体维修海塘的措施。这份经调查研究、周密思虑后提出的建议,不仅切实可行,颇富可操作性,而且充分显示了曾巩的干练和吏才,这位初任亲民官的52岁通判有着多方面的才华。第二首别纸则在此后不久,这从两通别纸的相关内容不难判定。许醇接到曾巩关于修筑海塘所需人工物料及其具体施工规划后,当即派出转运使属官许察判(方按:观察判官之简称)前往越州海塘工地实地考察。这位属员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深入工地,事必躬亲,顶风冒雨,纤悉必究,用力甚勤,用心良苦。得到曾巩的高度赞赏,认为由这样的“勤事之吏”踏勘而“定成画”,则必然“费不虚出,役不轻举”而可大功告成。这首别纸不仅赞美之词溢于字里行间,且文采焕然。即使列之曾巩文集中亦不失为精品。
关于受信人许醇,遍考仅得以下三条史料:其一,嘉祐八年(1063),在知龙州江油县任所,时漕使史炤调绵州米豆万斛输龙州,充屯戍士卒军粮而免龙州属县江油、清川两邑博籴之苦。许醇作《民谣》以记其事○55,乃其存世的唯一作品。
其二,熙宁三年(1070)五月二十一日,诏举到淹废之人——前龙州江油县令许醇因考试入第一等而与陞二资○56。是否许即缘此而出任两浙路转运使呢?史无明文。按资序看关陞二资,已具备知州资序,但通常要具备两任知州的亲民经历,才能出任部使者。许醇自嘉祐末知县后久已放废,因蒙荐举且考试成绩优异才破格关陞资序。不过,当时正是熙丰新法方兴未艾之际,在任用官员方面常有破格之举,用否在于对新法的态度。而此时突发的偶然事件又增加了许醇被破格任命为转运使○57的可能性。《长编》卷214载,熙宁三年八月辛未,两浙转运使、太常少卿贾昌衡因不劾祖无择、苗振而降为副使。这样,正使差遣就有了待补之阙。而此时曾巩已在越州通判任上一年有余。如果说当时存在另一位资历、官品足够充任转运使的同名同姓者许醇,又在宋代文献中未留任何蛛丝马迹,其可能性不能说完全没有,但也实在微乎其微。如果笔者的揣测不误的话,这一前江油县令许醇确在此际出任两浙漕使的话,曾巩这二通别纸的写作时间亦可考定为熙宁三年秋冬之际。其第二首手简有“风雨晦寒”之语可证。
其三,十年后,即元丰三年(1080)十一月六日,太常博士、前熙州管勾机宜文字许醇追一官勒停。因搬取家人时虚报逾数,冒领津贴而受勒停严厉处分○58。十年前的转运使,十年后却沦落为熙州幕职,这落差实在太大。如上述由使降为副使的贾昌衡,官太常少卿,时为正四品上,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从五品;而十年后的许醇却仅为太常博士,宋初从唐制为从七品上,元丰改制后则为正八品。品阶差距如此之大,即使是在熙丰变法的非常时期,官员的命运常有大起大落,但这种落差实在太不合乎情理。因此,目前尚无法排除确实当时存在两个同名同姓者许醇的可能性。无可置疑的是:曾巩致两浙转运使许醇这二通更近似于公文性质的别纸存在的真实性○59。曾巩与许醇的交游仅见于此。当然,也还存在另一种虽极小而无法排除的可能:由于手民误刊等原因,受信人姓名有误。
(6)《与密学别纸》
某顿首再拜启:孟夏渐热,伏惟密学执事,尊候动止万福。伏念某昔游门下,最被误知。所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