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礼”对原始宗教的改造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
火文化与原始社会发展之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
彩色插图说明──图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社会
最新热门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二):下篇

时间:2009-7-24 13:51:58  来源:不详
4900余井,年产井盐6000万斤,[(6)m]井数较北宋中叶的640井增长7倍,产量增加2.7倍,政府盐税亦从80万缗增加到400万缗,高出4倍。

5.纺织工艺--进入第二技术高峰期

纺织技术继秦汉之后,到唐宋之际进入第二高峰期,其标志有三。一是纺织机具有重大改进。手摇缫车至唐代仍是主要的缫丝工具,更为先进的脚踏纺车最早可能出现在唐代,但要到宋代才得到普遍运用。其重大改进是用脚踏转动绳轮,不仅把右手解放出来与左手一道纺纱合线,而且牵引力大为提高,可以同时带动三人以上的莩(红去工加翟),提高了生产效率。[(7)m]还有一种水转大纺车,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水为动力的纺织机械,[(8)m]工作时“弦随轮传,众机皆动,上下相应,缓急相宜,遂使绩条成紧,缠于轮上。”[(9)m]应是一种水力驱动的麻纺合线机。范文澜先生认为,这有可能是宋代发明的,[(10)m]此说甚是。二是丝织技艺有重大进展,宋代普遍采用的轴架整经法,较之唐代耙式整经法效率更高,并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11)m]三是染印法又有创新,受雕板印刷业的影响,腊染法得到推广,大量用于丝帛染印,均是至今被人称羡的重大革新。

6.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车船、水密舱的发明和航海罗盘的使用

所谓车船,是在船舷两侧对称地装上数对车轮,轮上装有激水叶片,人在船内用脚踏动轮轴,带动舷外叶轮旋转,将原先桨楫的前后间歇运动改进为叶轮的回转连续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推进效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明轮船,晚唐虽出现,但到南宋初年才见推广,并首先用于战舰制造。高宗绍兴二年(1132)知无为军王彦造飞虎战舰,“旁设四轮,每轮八楫,四人旋斡,日行千里。”[(1)n]稍后南宋将领李纲等亦造车船,最大的一种上下三层,高7.5丈,船长36丈,两舷装有30-40轮,速度快,攻击力强。[(2)n]12世纪30年代活跃于洞庭湖一带的钟相、杨么起义军曾用车船大败官军,[(3)n]可见车船之制已较普及。

水密舱技术是宋代“海舶”制造业处在领先地位的重要标志。用于这样贸易的海舶,“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4)n]据此测算,其载重量当在五六百吨以上。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带动了东南沿海造船业的繁荣,所谓“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5)n]这是因为当时最大的外贸港口刺桐港是在泉州的缘故。1974年8月,福建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沉船。据《发掘报告》,[(6)n]该船底部呈尖型,此即文献所谓“上平如衡,下侧如刃”,[(7)n]吃水深,稳度高,便于在大洋中破浪航行。船体和底部采用多重外壳板构成,此即“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8)n]坚固异常,经得起风浪冲击。船舱用12道隔板分成13个舱室,每一舱室都是密封的,一舱受损漏水,它舱并不进水,抗沉性能好,大大提高了远洋航行的保险系数。这种技术较之西方要早好几百年,难怪至南宋泉州港取代广州港一跃而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了。

导向仪器航海罗盘的发明,更是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沈括《梦溪笔谈》载有“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和“丝悬法”等四种磁针装置方法,其中水浮法是用磁化钢针横贯灯芯,让其浮于水面,装在刻有24个方向的罗盘上,这种“浮针”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罗盘。北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说:“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便知所至。”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说:“是夜,洋中不可住维,视星斗前进。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这是世界上航海用“浮针”指南的最早记载。“浮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磁变仪、磁力仪和航空、航海罗盘的结构原理,其于海外贸易、地理大发现之巨大使用,已为众所周知。

7.印刷工艺——雕版、铜版和活字版的相继发明

雕版印刷发明于晚唐,但直至北宋初年并未得到普及,所以“唐末年犹未有摹印,多是传写。”[(9)n]文豪苏轼称其早年求学之时,“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于自书。”[(10)n]然至北宋中叶,雕版印刷术即风靡全国,“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11)n]这无疑是两宋时期知识传播和技术推广速度明显加快的重要原因。

至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杭州工匠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更是众所周知的技术跃进。近有台湾学者黄宽重根据南宋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卷198《程元成给事》一文中“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首恩台览。”以确凿史据说明活字印刷术在南宋淳熙、绍熙年间(1174-1194)确实得到了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