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秦骑兵的渊源、发展
秦汉“名田宅制”说——
秦称“虎狼”考:兼论秦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先秦秦汉以太原为中心的
最新热门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时间:2009-7-24 13:52:39  来源:不详
    汉的统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秦始皇灭六国后的一统局面尽管没有能象他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但取代秦朝的汉朝却持续维持了三百多年,不仅保持了秦朝的疆域,并且有所扩展。论述秦汉统一的重大意义的论著已经很多,对秦汉统一的原因的探讨也已不少,但对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的考察却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这就是本文撰写的出发点。

  一

传世的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禹贡》的内容显示,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已经相当丰富,对中国东部、中部的大多数地区已经比较熟悉,在这一范围内的交往也已相当频繁。这些知识和实际状况为政治家提供了统一的蓝图,《禹贡》中“九州”的设想就是其中之一。后世学者对“九州”的界限有不尽相同的解释,但它们所包含范围大致都是指阴山山脉以南和辽河中游以西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南岭以北的中国大陆。这一范围正是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基本疆域,只是在局部稍有差异。

和传说中的夏和商、西周时期相比,这一范围无疑已大为扩展,并且早已越出了“中国”和诸夏的界限。例如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历来是蜀、巴苴的疆域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活动区,与商、周的联系很少,更没有纳入其统治的范围。虽然在公前316年秦国灭了蜀、巴、苴三国,这一地区成了秦国的一部分,但还没有称“中国”的资格。可是在《禹贡》中,“华阳黑水为梁州”,这一带也是九州之一,与其他八州无异,当然就是未来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了。雍州、荆州、扬州等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早期的文献,就不难发现,在《禹贡》之前的学者对“天下”“四海”一类泛指整个世界的词汇的含义是相当模糊的,他们的地理知识也很有限。他们真正了解的是“中国”加上接受其统治的诸侯国,其他就是“四夷”,为天子所不臣。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知道“四夷”的存在,也了解一些“四夷”的地理状况,但却没有把这些地区列为必须加以统一或直接统治的地区。反观《禹贡》的作者们,尽管他们所在的诸侯国━━即使是秦、齐、楚这样的大国━━并没有控制如此大的疆域,他们却已经大胆地把它列入未来统国家的版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除了岭南地区以外,这一范围和以后的秦帝国疆域基本一致,这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篇著作与秦始皇的统一行动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者说秦始皇及其大臣受到过它的影响。 

这一进步出现在战国后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禹贡》问世的条件至此已完全成熟,那就是作者们已经能够了解这一范围内的基本地理状况。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间的地理障碍得到克服的结果。 

《禹贡》的第一句话是“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意是在洪水横流之后,大禹一面规划治水,一面根据名山大川的分布重新划定政区的界线。《尚书》另一篇《舜典》中也有“肇十有二州”之说,根据谷永和班固的解释,意为尧时遭受洪水以后,全国被大水分割为十二个部分。除去儒家学者所附会的成分,有一点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早期的区域是由洪水或高山大川的分割而形成的,而想象中的“州”基本也是与自然地理区域一致的,由山川构成相互间的天然界线,或者是以某一流域、平原为基地的。如“济、河惟兖州”,兖州应在当时的济水与黄河之间;“海、岱惟青州”,泰山山脉与海洋是青州的主要界线;“淮、海惟扬州”,则扬州的北界和东界是淮河和海洋。 

人民之间的接触和了解,部族或国家间的交往是统一的前提。因为只有交往和了解才会产生合并的愿望,才能判断实现这种愿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论是采用和平的还是暴力的手段。所以统一往往是在没有地理障碍,或者这种地理障碍比较容易克服的地理区域之间首先实现的,例如在同一块平原、同一片草原、同一个盆地、同一个河谷等等。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人们克服地理障碍的能力也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