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的发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
论西夏的官手工业
隋代东北亚形势和炀帝耀
博物馆与传统手工艺 活
云南传统手工艺新探——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隋代中西交通的开展
最新热门    
 
隋代手工业前后期生产重心变化及不同结局(2)

时间:2009-7-24 13:52:55  来源:不详
时新建的一项大型工程,炀帝时又对该工程做了工程量浩大的修缮扩充。扩充工程“颓山堙谷,丁匠死者太半” 。可见,仁寿宫的扩充工程绝不亚于原工程。

不仅如此,炀帝还到处营建“离宫”,据不完全统计,炀帝时仅京师至江都一线,就有40余处行宫 。

隋代宫廷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系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隋代宫廷建筑包括雕塑、绘画、造型、装饰、土木等多种艺术,使东西二京不仅对国内新建或改建地方城市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

以宫殿建筑为代表的隋代城建手工业,在炀帝时“不计于人力”,“指期于百姓”,这远远超出了个体小生产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工匠的承受能力,终于造成“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的严重后果。

(三)幸游刺激下的豪华造船业

隋炀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幸游江都及其他地区,这其中虽然有政治、军事方面的目的在内,但是极尽奢靡、游玩享乐是其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有的学者分析指出隋炀帝有一种幸游江南之情结 ,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围绕隋炀帝的幸游,豪华造船在当时得到了超常发展。

隋炀帝幸游江都时制造了数以千计的豪华船只,其中见于记载者就包括龙舟凤□(左舟右榻去木)、黄龙赤舰、楼船篾舫、翔螭、浮景、朱鸟、苍螭、白虎等大型船只。龙舟是专门为炀帝设计的,制造精美,装饰考究,功能齐全,规模巨大。龙舟身长200尺,高45尺,宽50尺;船身分为4层,上层有正殿、内殿、东堂、西堂等,中间两层有房120间,底层供宦官等工作服务人员居住。翔螭专用于皇后乘坐,浮景则提供妃子专用。文武百官五品以上者乘坐船只,九品以上六品以下者则乘蔑船。炀帝幸游时,浩浩荡荡的数千艘船只“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这些船只均“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 。后来杨玄感发动叛乱后,“龙舟水殿皆为所焚”,虽然这时隋王朝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但是一心只想南下幸游江都的炀帝,依然我行我素,“诏江都更造,凡数千船,制度仍大于旧者” 。

隋炀帝每幸游一地,都要求地方官吏供应各种费用,凡贡献食物和物品丰盛者,立即加封官爵,至于供给匮乏者,则“谴至死”。炀帝幸游无疑成了沿途不可忍受的苛政。不仅如此,隋炀帝每次幸游时,还不遗余力地盛修仪仗。如大业二年(606年)幸游江都前,“课州县送羽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氅□(左耳右毛)者,皆责焉。征发仓促,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而买于豪富蓄积之家,其价腾踊。 
由此可见,造船业尤其皇室豪华造船成为隋炀帝时期一个特殊的手工业部门,专供皇帝幸游的船只规模之大,制造之精美,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在也在地下考古中得到了验证。 但是,炀帝时发展造船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皇帝的幸游,这是以民间造船业的萎缩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以牺牲个体小生产农业及其家庭副业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经济为沉重代价的。大业元年(605年),曾经“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者及杂船数万艘。东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被破坏殆尽。

(三) 具有特殊地位的军事手工业

隋炀帝时期穷兵黩武,多次发动民族战争及镇压国内反抗起义的军事行动,军事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甚至有将全国经济纳入战时经济轨道的趋势 。

武器精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之一。盛行于手工业管理机构少府监内的“立样”制,在隋代军事手工业生产中被严格遵循。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为了做好攻打高丽的准备,“复点兵具器仗,皆令精新,滥恶则使人便斩” 。官府要求所制造的武器必须精良、新颖和耐用,否则要处罚有关责任人。史称“炀帝嗣位,盛修军器”,一开始就对军事手工业非常重视。实际上早在炀帝为太子时,因“技艺”而在东宫的阎玭,“数以琱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炀帝即位后,“以玭性巧,谙练旧事,诏典其事” 。阎玭在主持军器手工业生产时,对武器的质量要求及对手工业生产者的处罚之严厉,均在想象之中。

隋炀帝即位之初,便积极做攻打高丽的准备,在生产军用船只时,工匠“苦其捶楚”,官员监造时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