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两汉北部边防若干问题之
两汉边防战略思想的发展
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
通过敦煌吐鲁番文书看唐
汉朝经锦可不用提花装置
汉朝关中水利图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
最新热门    
 
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

时间:2009-7-24 13:53:19  来源:不详
边防军是指驻扎在边境,担负防御作战任务的武装力量总称。边防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外战争的胜负和国家之安危,因此,历代对它都比较重视。汉代边防军的建置已渐趋完善,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史文简缺,前人对此时的边防军规模及其养兵费用问题,却未曾做过深入的专题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谈些思路,并作尝试性的测度和探讨,不一定成熟。旨在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
 
一、边防军的结构和规模
 
    “边防”一词,就现代意义上说,是指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在边境地区所采取的军事措施。
    但古代的“边防”,则指地缘或周缘,同时也指划分不同政权统治,或国家治与不治的地域界限。因此,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历史、政治的概念。历史时期,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更替,边界时有变迁,有它的相对性,因而其所构成的边防意义也就不甚一样。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除国都以外,一般城邑和关隘要津多不设防。代顾栋高说:“春秋列国用兵相斗争,天下骚然,然是时禁防疏阔,凡一切关隘厄塞之处多不遣兵戍守,敌国之兵平行往来如入空虚之境。”[1]其说可从。但至战国,由于兼并战争的日益频繁,运动战略开始使用,险要地区成为防御和进攻的重点。各国在边境和交通要冲都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出现关、塞、亭障、长城等防御设施,以期“内拒敌国,外攘四夷”。[2]《盐铁论·险固》云:“诸侯之有关梁……盖自战国始也。”由于要“备边境、充要塞、谨关梁、塞蹊径”,[3]因此,投注的兵力也十分可观。如魏国“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4]韩国总兵力“不过三十万”,而“守徼亭、障塞”之兵就达十万。[5]边防军占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规模委实不小。
    至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6]的广阔疆域。其边防对象主要是匈奴和百越,即所谓“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7]此时的边防军数量,文献已有多处记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曰:“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兵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地”。是知,秦代北击匈奴兵力为三十万。[8]在南边,依《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子·主术训》亦云:“秦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越人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若此,则秦代戍守南边的兵力为50万。合计秦代南、北边防军的数量为80万,这是比较确的。
    西汉的边防诚然牵及“四夷”,但在较长时期内或从总体而言,主要是集中在西、北边郡。[9]至于此时此地的边防军数量,文献记载极为疏落、零散,很难反映全貌。下面先摘录几段史料,以资参证:
    《汉书·晁错传》:“陛下又兴数十万众,以诛数万之匈奴。”
    《史记·平准书》:“(文帝时)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当廪者。”
    《汉书·食货志》:“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汉书·李广利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