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光绪初年俄商偷运砖茶倾
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高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
以历史眼光剖析墓葬,藉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最新热门    
 
河北地区汉代城市的历史考察

时间:2009-7-24 13:53:37  来源:不详
>    ③《艺文类聚》卷6引扬雄《冀州箴》。
    ④参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1—242页。
    ⑤参见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66—371页。
    ⑥它们是魏郡的魏、元城、馆陶、邯会、邺、斥丘、武安、武始,赵国的邯郸、易阳、襄国、柏人,常山郡的房子、鄗、元氏、关、平棘、石邑、蒲吾、井陉、灵寿、九门、上曲阳、南行唐,中山国的新市、苦陉、唐、望都、曲逆、北平,广平国的列人、任、曲梁,巨鹿郡的巨鹿、南[“奱”去“大”]、新市、郻、氏、下曲阳,清河郡的信成、东武城,信都国的观津、扶柳、昌城,河间国的武隧,真定闰的真定、肥垒,涿郡的安平、饶阳、武垣、高阳、鄚、故安、易、临乡,勃海郡的参户、临乐,广阳国的蓟、方城,代郡的代、东安阳,上谷郡的潘、涿鹿,右北平郡的无终,辽西郡的肥如、令支等。
 
城市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巨鹿郡、清河郡、信都郡、河间国和勃海郡等偏东部地区虽平坦开阔,却旧城甚少,汉代新设的县治占绝对多数。那么,造成这种新、旧城邑分布的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谭其骧先生在分析西汉以前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时,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黄河下游在战国以前自北向南分别有“《山经》河”、“《禹贡》河”和“《汉志》河”三条入海河道.约在公元前4世纪40年代左右,齐与赵、魏各在当时《汉志》河的东西两岸修筑了绵亘数百里的堤防。此后,《山经》河、《禹贡》河即断流,专走《汉志》河,一直沿袭到汉代①。而筑堤以前,黄河的决溢改道屡见不鲜。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也只能在靠近太行山麓一带汛期淹不到的高地定居。至于广袤平原的中、东部,就只能任其荒芜不治,难以自然出现人口聚集的城邑。筑堤之后,黄河的频繁改道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控制,各类大大小小的城邑才逐渐在这片土地上兴起。名为平隄、高堤、高城等汉代新城的出现,正是这一地区地理景观变化的反映。

三  城郭的建筑、形制与功能分区

 

  对遗存至今的汉代城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河北地区汉代城郭的构造、布局及其功能。

  1.城墙的建设

  为夯土城墙所环绕的城邑,一向被视为古代华北地区黄土地貌上的代表性景观②。而近年来对河北地区汉代城址的调查发掘,更是为此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加强军事防御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地区也同中原其他地区一样,曾一度出现过筑城高潮③。但其间炽烈的战火也无情地摧毁了一批名城大都,如灵寿中山故城④、易县燕下都古城⑤等皆为此类。秦始皇扫灭六国后曾有“堕坏城郭”⑥之举,后世学人多将其解释为防止旧关东诸国残余势力反扑的一种措施。但班固在记述这件事时,用的是“堕名城”⑦。由此来看,当时很可能只是拆毁了原为围护诸侯王宫而建的内城(或曰王城),以铲除原敌对政权所在地的痕迹,避免引发诸多联想。如赵都邯郸城,其西南方的宫城——赵王城毁于章邯大军之兵燹;民众集居的郭城——大北城虽也遭到破坏,但不久即迅速恢复发展起来。至若普通的郡县治所城墙,则大多得以保留。河北地区城基旧址发掘中清晰显示出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文化层叠压即可证实这一点。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下诏“令天下县邑城”⑧。此举象征着刘邦下决心要重建大乱之后的社会秩序,整备国家机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