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2年清史研究概述

时间:2009-7-24 13:54:43  来源:不详
、法文文献,对这位晚清外交官一生中的三桩公案加以辨析。米歇尔·法帝卡《意大利〈论坛报〉中威达雷关于义和团的报导》(《清史论丛》)研究了意大利外交官威达雷对义和团的报道,认为威达雷对八国联军暴行的谴责具有一种理想意义。
  另外,白新良主编《中朝关系史》(明清时期)(世界知识出版社,9月)、李金明《清代前期澳门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西初识》二编)、吴伯娅《礼仪之争爆发后康熙对传教士的态度》(《历史档案》第3期)、张建华《子虚乌有的“中意五口通商章程”》(《明清论丛》第3期)、赵英震《乡土信仰与异域文化之纠葛——从迎神赛社看近代山西民教冲突》(《清史研究》第2期)、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中西初识》二编)、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4期)等也对中外关系史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边疆史。
  刁书仁《论清朝对东北边疆各族的管理体制》(《史学集刊》第4期)将清代对东北边疆各族的管理体制分为四种,即驻防八旗制、州县制、姓长制和盟旗制,并对各种体制的特点做了分析。李世愉《清前期治边思想的新变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认为清前期一些传统的治边思想发生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明华夷之辨”观念受到批判,“以夷治夷”被“以汉化夷”所取代,“羁縻而治”遭到了否定,从只求“夷汉相安”发展到追求“长治久安”。这些变化是对传统治边实践的总结,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完整的边疆政策体系。张荣、王希隆《清末科塔借地之争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讨论了清末科布多、塔尔巴哈台之间的阿尔泰山借地之争,对这一清廷内部之争的原委和历史影响做了详尽分析。吴宝晓《清季藩属观念调适与边疆政策变化》(《清史研究》第3期)认为19世纪70至90年代,清朝的藩属政治在传统体制框架内进行了调整,重心是扶持属国以抵御列强入侵、巩固中国边防,并据此对不同属国采取不同对策。
  其他相关论著还有:马汝珩《清代西部历史论衡》(山西人民出版社,7月)、徐晓光《清政府对苗疆的法律调整及其历史意义》(《清史研究》第3期)、吐娜《清代塔尔巴哈台额鲁特蒙古十苏木的戍守和开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薛晖《清初新疆的官主祭仪与多神崇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1期)、许建英《试析清政府在帕米尔交涉中的对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东北边疆的政治改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期)、孙春日《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4期)、黄松筠《论清代东北封禁与流人文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4期)等。

  附记:本文的写作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多位先生的指导和协助,在此谨致谢忱。但由于笔者学识浅陋,文中不当之处还有很多,敬希方家有以教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