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灵光与曙光——从明代宗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
明代的地方官制
明代官场——张居正 没
述明代戍卫长城之南兵
明代流刑考
明代大都督府略论
明代皇位继承中的监国
明代历史定位问题新探
最新热门    
 
明代双籍进士的分布、流向与明代移民史

时间:2009-7-24 13:55:06  来源:不详
达(B类)州县的流向稍作分析。明代全国有A、B类州县115个。这些仅占全国8%的州县,产生的双籍进士,竟占省际流动的52.5%,省内流动的61.1%,平均55.6%。由此可知,明代双籍进士的流动,主要是这些科举臻于极盛的州县科举人口的输出。所以说,各省双籍进士原籍的分布,不仅处决于每省的人文背景,如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要比江西多,然蜀境内出现的双籍进士江西籍的超过了两湖之和,这是因为明初江西的文教水准明显高于湖广。还体现在即使原籍同属于一个省,也处决于该省内部士气的强弱。如明初迁入皖北的江西移民以饶州府为最多[9],但由赣入皖的16个双籍进士(全部在皖北)主要来自吉安、南昌及后来由皖南徽州府划入江西的婺源县,无1人来自饶州府。这是因为上述地区的科名远比饶州旺盛。这表明科举发达州县的移民迁入他乡后,至少部份仍与原籍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移民的文化优势在新著籍地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当我们把A、B类州县划成省内流动和省际流动两块分别观察时,就会发现,他们的具体流向又各自受人才流动规律和科举区域配额政策所支配。

表5    明代双籍进士(祖籍)省际州县的流向

 流

 向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安徽

山西

河北

山东

河南

湖北

陕西

四川

广东

湖南

广西

云南

贵州

辽东

甘肃

其他

A→A

6

3

3

0

5

0

0

0

0

3

0

1

0

0

0

0

0

0

0

0

21

A→B

109

98

31

12

11

0

0

0

9

3

0

2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