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俄罗斯共产党:发展历程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与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共产党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史研
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
民族的先锋 不朽的精神
鲁迅与中国*党人
最新热门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

时间:2009-7-24 13:56:23  来源:不详
报局,由各国共产党的代表(每党两名)组成,其驻地设在贝尔格莱德。同时,情报局将创办自己的机关刊物110。
  波兰会议终于完成了莫斯科匆忙设定的任务——通过建立情报局这一机构恢复对欧洲各主要共产党的直接控制和指挥;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的旗帜下开始实施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集团对抗111的战略。至此,美苏双方不仅发表了冷战宣言,而且确定了冷战政策,冷战格局终于在欧洲形成。不过,这里还有必要指出,就其职能而言,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附属物,尽管情报局在组织形式上有别于以往的三个“国际”,仍可被看作是共产国际的替代品,但就其目标而言,二者之间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说共产国际的纲领是推动世界革命,领导各国共产党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那么情报局则只是要求放弃与美国的合作,在欧洲的范围内组织共产党抵制和防御西方的进攻(至少在莫斯科看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进攻战略的开端),而且只能按照苏联认可的时间和地点采取行动。对于拉科西提出的分别召开多瑙河流域和北欧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的建议,被斯大林以“不合时宜”为由而否定,铁托关于邀请希腊共产党出席波兰会议的提议遭到斯大林婉言拒绝,112甚至对于方兴未艾的希腊革命和中国革命,日丹诺夫在洋洋万言的报告中也只是顺便提到,而对于这两个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则只字未提。113这些都体现了莫斯科的目标和行为的界限。
  因此,日丹诺夫的报告可以被认为是莫斯科的冷战宣言,但其所反映的苏联冷战政策的实质是对抗和抵制,斯大林只是想通过采取强硬的路线,迫使西方承认苏联已经取得的势力范围,保证苏联的安全和利益,而并非要对资本主义世界发动全面进攻——这与美国的“遏制”理论确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莫斯科的目标,不仅“自由世界”的政客们当时做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就是在共产党内部也产生了种种误解。铁托正是因为擅自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而成为共产党情报局的第一个牺牲品。114

注释:
2 共产党情报局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当年曾经刊登过情报局会议的部分文件,在此基础上苏联在1948年和1949年分别编印、出版了单行本: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совещание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некоторых компартий в Польше в конце сентября 1947 года和Совещание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бюро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х партий в Венгрии во втрой поровине наября 1949 года。这两本文集都有中译本,即1948年东北书店出版的《九国共产党情报局文献》和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产党情报局会议文件集》。然而,作为史料,这些文集有两个不容忽视的缺陷:所公布的文件选择性极强(例如缺少许多与会者的发言记录),并且经过了双重修改(文件作者本身和苏联编者)。苏南分裂以后,南斯拉夫方面通过报纸,特别是回忆录、传记的形式披露了一些上述文件中没有的材料,但所增加的内容极为有限,而且同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在此基础上,1975年英国出版了斯蒂芬?克利索德编辑的《南苏关系(1939-1972):文件与评注》(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文版)。
3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方面的专门研究是西方学者开始的,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乌拉姆的著作(Ulam,Titoism and the Cominform,Cambridge,1952)。此后比较深入的研究当属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克劳丁1970年出版西班牙文专著《共产主义运动:从共产国际到共产党情报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中文版)。
4 新的档案文献首先在一些俄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中不断得到引证。1994年俄罗斯现代史文献保管和研究中心与意大利费尔特里内利基金会(米兰)合作,编辑出版了The Cominform: Minutes of the Three Conference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