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利加乔夫的悲剧

时间:2009-7-24 13:56:23  来源:不详
制止住戈尔巴乔夫们的背叛行为,没能挽狂澜于既倒。这样一个结局,对他本人和苏共来说,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悲剧。教训是什么?
   (-)未能正确认识苏联和平演变的历史
    历史已经证明,苏联的演变,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始作俑者是赫鲁晓夫。演变的起点是二十大。大家知道,1956年2月24日深夜,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大厅举行了一次未列入二十大议程的内部会议,他以第一书记的身份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借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之名,从根本上抹煞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同国内外敌人坚决斗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功绩;抹煞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保卫和巩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成绩;抹煞斯大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功绩,否定斯大林所执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路线中的基本观点。这个潘多拉魔盒被赫鲁晓夫打开了,苏联的演变从此开始了。赫鲁晓夫借口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同资产阶级的合作代替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解释和改造马克思列宁主义。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赫鲁晓夫又进一步提出“全民国家”、“全民民主”、“全民党”这种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和党的工人阶级性质的理论和纲领。赫鲁晓夫集团已经蜕变为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代表新老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集团。利加乔夫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不到位的,他的回忆录和多次讲话中对赫鲁晓夫、对二十大总体上是肯定和颂扬的,从没有过批判。他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使群众得到了解放并发挥出积极性”。他说赫鲁晓夫时期是“解冻时期”。他反复强调“不要让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始的神圣事业自消自灭了”。这样的糊涂认识,必然导致他反对戈尔巴乔夫修正主义的斗争的不彻底性。
    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到1991年未苏联解体,历经五任领导人,长达35年。其间虽有变化,也有矛盾和斗争,但就总体而言,却始终被一条修正主义路线贯穿着,最后,由戈尔巴乔夫完成了到达终点的任务。
    对戈尔巴乔夫执政的6年多时间,利加乔夫把它划为两个时期。他认为前三年是“我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后三年即“1988年以后改革政策实际上已误入歧途”。这种划分是不符合实际的。应当看到,戈尔巴乔夫的前三年和后三年,是他最后完成复辟资本主义这篇文章的上篇和下篇的关系。利加乔夫在头三年被戈尔巴乔夫的假象蒙住了自己的眼睛。
    纵观国际共运史,历代修正主义者都是靠欺骗混日子。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以后,是在烟幕弹和谎言的掩护下,有步骤分阶段推行他“改变制度”的计划。第一步是在“打破禁区”、“更新观念”的口号下把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搞乱。第二步,他怂恿一批作家、艺术家、记者等利用共产党的舆论阵地。攻击社会主义,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动员一批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大造复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舆论。第三步,他借“8.19事件”,解散共产党,按照资本主义方案从根本上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博尔金在他的《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一书中也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比喻:总书记“带领党的羊群走入那精神和肉体的屠宰场,只有他一个人从那里走出来,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发了财”。利加乔夫没有从本质上分析这个演变过程。
   (二)没有透过假象从实质上看清路线问题
    利加乔夫对雅科夫列夫之流是敢于揭露、敢于斗争的,可是对戈尔巴乔夫,却只认为是上了雅科夫列夫等人的圈套,因而多次给戈尔巴乔夫写信,揭露雅科夫列夫,并当面提醒戈尔巴乔夫“您的亲信中有不正派的人,他们会毁掉您”。当他受到雅科夫列夫的攻击、陷害时,他还幼稚地乞求戈尔巴乔夫给予支持。他对戈尔巴乔夫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恨铁不成钢,期盼戈尔巴乔夫改邪归正。甚至在戈尔巴乔夫设圈套把他赶下台的苏共二十八大上,他还投了戈尔巴乔夫一票,并且当面告诉了戈尔巴乔夫。而戈尔巴乔夫则说“我投了你的反对票,叶戈尔(利加乔夫)”。当戈尔巴乔夫决定取消宪法第6条时,利加乔夫还说:“戈尔巴乔夫被人推上了另一条路”。
    由于戈尔巴乔夫推行了一条反社会主义的路线,造成了国内一片混乱,对此利加乔夫没有从路线上去找原因,却从决策快与慢上找原因。他认为混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