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

时间:2009-7-24 13:56:50  来源:不详
要组成部分。《世间本教源流》还记载了五位印度人在吐蕃修习本教的活动,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吐蕃文化南传的事实。 

  大自在神崇拜及古代印度宗教与冈底斯文化的联系,还可以从另一个事实得到佐证,由于大自在神派的许多观念类似于本教,所以藏传佛教学者在谈到本教时总认为本教接受了大自在神派的内容。佛教学者们只看到了本教和大自在神派在某些教义的一致性,却忽视了大自在神派起源于冈底斯山的事实和这些观念起源于吐蕃的可能性。 

 三、冈底斯山与藏传佛教 

  佛教对冈底斯山的最初认识仍然离不开大自在神。我们在这里无法详细叙述胜乐各续中讲述的各种有关大自在和胜乐与冈底斯山的故事,只能略述一二。 

  在斗争时期,从天界下凡的四神和四寻香神占领了瞻部洲的空行八处(mkhav spyod kyi gnas brgyad),四夜叉和四罗刹占领了冈底斯山在内的地政八处(sa spyod kyi gngs brgyad),四鲁(klu)和四阿修罗占领了地下八处(sa vog gi gnas brgyad),四人非人和四魔女占领了二十四圣地和八葬场。他们均邀请大自在神之化身大威德神去供奉,但大威德未亲自赴邀,而变出二十四个石头阳县分赠。因神鬼们杀生祭祀大威德之阳具,使这睦地方的生灵们变得更加凶恶、贪心/充满仇恨,冈底斯山就是其中之一。对此,居于色究竟天的金刚持佛大发慈悲心,用其威猛之相征服了居于二十四圣地的神鬼,加持胜乐佛前往,至于石头阳具,也以二十四个胜乐佛塑像取而代之。从此,冈底斯成为胜乐佛圣地。关于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湖名称的梵藏对译及其地理位置,在藏族历史上曾有过争论。萨班·贡噶坚赞曾认为佛经中的kailashi不是冈底斯山,噶举派学者对此提出批评。事实上,《华严经》(mdo sde phal mo che)和《正法念处经》(dran pa nye bar bzhag pavi mdo)等佛经中的细节描写,足以说明kailashi所描写的就是冈底斯山,这是不应有疑问的。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冈底斯山主要被作为胜乐佛的圣地,同时还跟许多其它佛、菩萨有过程度不同的联系,相传冈底斯山上至今犹存的许多圣迹就是他们留下的。晚期藏文文献中,从莲花生大师的《预言秘要》(lung bstan bkav rgya ma)和《五部遗教》到许多经释、山志文献均不厌其烦地描述了冈底斯山崇拜的历史沿革和神话传说。在公元8世纪初赤德祖丹赞普时,著名的印度佛教大师桑杰桑巴(sang rgyas gsang pa)曾到冈底斯山苦修得道。后来另一位印度佛教大师达尔玛巴拉(Dharma pala)因患痼疾前往冈底斯山修炼,结果病愈返回。再后还有阿义峡大师和第四世班禅在冈底斯山亲眼目睹各市地多奇异景观的记载。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跟冈底斯山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噶举派,这种关系又是从米拉日巴和本教师斗法的著名的故事开始的。根据《米拉日巴传》记载,米拉日巴按照其导师玛尔巴大译师的预言前往冈底斯山苦修,路遇本教师那若本琼(na ro bon chung)兄妹,本教师认为冈底斯山是本教神山,除非米拉日巴修行本教,否则他不能在冈底斯山修炼。米拉日巴则认为冈底斯山是佛祖预言过的神山,尤其是他的导师玛尔巴让他苦修的神山,除非那若本琼改修佛教,否则他不让那若本琼上山苦修,最后两个商议:以斗法论胜败,胜者上山修炼,败者弃山离开。二位法师经过跨湖、搬山岩等几个回合,米拉日巴始终占有上风,最终那若本琼提出依法力比上山,他按本教传统的法力骑鼓而上,但米拉日巴还是以他高超的法力捷足先登,最后,以那若本琼败北而告终。随着后世乳毕坚瑾撰写的著名的《米拉日巴传》在藏区的流传,这个佛本斗法的故事在西藏家喻户晓,现在随着这个传记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这个斗法的故事也同样走向世界了。但是,有人对这个佛本斗法的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旅居意大利的著名学者南喀诺布教授曾亲自对笔者谈到他在看到的早期的米拉日巴的传记中均没有这个佛本斗法的情节,这可能是作者乳毕坚瑾的杜撰。本教学者贝旦次成也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也说在四百多年以前的米拉日巴传中根本没有这个情节,这个情节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最后人加进去的。虽然,在没有充分地占有资料之前,尚无法断定这个情节的真实性,并且类似的情节在藏族宗教史上时有出现,为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