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
陈独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夏代的历史与夏商之际夏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中少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最新热门    
 
西北民族贸易论纲

时间:2009-7-24 13:57:15  来源:不详
。1881年(光绪七年),清政府准许以嘉峪关为通商据点,通过嘉峪关,将由兰州等地运来的茶叶源源不断地输向俄国。如上面所言,当时俄国所需华茶就占了其所消费总量的1/3,华茶在游牧民族比较多的国家内的消费是非常可观的。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侵入,鸦片等毒品及大量工业品潮水般地涌进,这严重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也阻碍了我国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量白银外流,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萧条不堪,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如此,这时甘肃地区作为全国茶叶集散地之一,将相当一部分茶叶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俄国等地。这种茶叶贸易,不仅仅具备了国内互通有无的民族性贸易的性质,而且还具有平等的国际贸易的特点,这在当时全国是比较正常的国际贸易。

    总之,历代尤其清代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不仅对于我国内地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于加强我国同中亚、西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使得自宋代以来黯然失色的古代丝绸之路,又重新放射着昔日的光彩。在我国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重新畅通欧亚大陆桥的今天,对此进行认真的总结,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①]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课题“西北民族贸易研究――以互市为中心”的绪论部分。
[②]当然,这只是就西北地区而言的。至于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情况,因不再本文讨论范围在内,有时尽管有所涉及,一般不作专门论述。
[③] 《汉书·西域传》。
[④] 《通鉴》卷180,隋炀帝大业五年(605)条。
[⑤] 《通鉴》卷197。
[⑥] 《通鉴》卷180。
[⑦] 《策府元龟》卷168。
[⑧] 《旧唐书·回纥传》。
[⑨]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Ⅰ》第52页“茶马互市”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⑩] 《旧唐书·食货志》。
[11] 《新唐书·陆羽传》。
[12] 《通鉴》卷191
[13] 《全唐文》卷269。
[14] 《旧唐书·回纥传》。
[15] 《新唐书·陆羽传》。
[16] 《旧唐书·回纥传》。
[17] 《旧唐书·李珏传》。
[18] 《唐国史补》卷下。
[19] 《新唐书》卷54《食货志》四;《旧唐书》卷49《食货志》下。
[20] 《宋史·赵开传》。
[21] 《宋史·兵志》。
[22] 《宋史·食货志》。
[23] 参见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通史》第295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本节对该书多有参考,特此注明。
[24] 《甘肃通志稿·财赋》。
[25] 《明史·食货志》;《明太祖实录》卷256。
[26] 《明经世文编》卷103。
[27] 《明史·食货志》。
[28] 《甘肃通志稿·财赋二》。
[29] 《明史·食货志》。
[30] 《明孝宗实录》卷194。
[31] 《明世宗实录》卷188。
[32] 《甘肃通志稿·财赋》。
[33] 《清史稿·食货志》。
[34] 《甘肃通志·茶马》。
[35] 《甘肃通志稿·茶马》。
[36] 道光《兰州府志》卷5。
[37] 《甘肃通志稿·财赋》。
[38] 《甘肃通志·茶马》。
[39] 道光《兰州府志》卷5。
[40] 《清史稿·食货志》。
[41] 参见杨重琦主编《兰州经济史》第183页,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2] 杨自舟等《清末至抗战期间副茶行销西北简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43] 《大清会典事例》卷524。
[44] 《甘肃通志稿·财赋》。
[45] 《清史稿·食货志》。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