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

时间:2009-7-24 13:57:57  来源:不详
会。成立初因人数少,组织涣散,一度陷于停顿。1928年秋经重新组织,会员增至20余人。以后逐年发展,会员中不仅有在系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如洪业、顾颉刚、邓之诚、容庚、张尔田、陆懋德等,还包括了已毕业的校友、校内他系史学爱好者和曾任教本系的外校教师。先后承担会务的骨干有齐思和、朱士嘉、翁独健、邓嗣禹、刘选民、王钟翰等。至1936年初,会员已发展到校内71人、校外99人(其中4人已故)的规模。[8] 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该会人才辈出,其运作一直处于相当规范与活跃的状态,会刊《史学年报》也在国内外学术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声誉。   表一   20世纪20-30年代高校历史学会情况简表 学会名称 创建、活动年代 主要成员 会刊名称 北京大学史学会 1922.11.15成立[9] 北大史学系学生 治史杂志(1937-1939.6[10] 燕京大学历史学会 1927年创立 燕大历史系师生 史学年报(1929.7-1940.12) 成都大学史学研究会 1929年 成大历史系学生 史学杂志(1929.7-1930.5) 厦门大学历史学会 1930~1931 厦大历史系学生 《厦大周刊·史学专刊》 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 1931年 北师大师生 史学丛刊(1931.6) 中山大学史学研究会 1933年 中大历史系师生 现代史学(1933.1-1944.6) 清华大学史学研究会 1934.5-1937.7 清华历史系学生 《益世报》和《中央日报》“史学”双周副刊 武汉大学历史学会 1936年 武大历史系师生 历史学报(1936.10) 北平师范大学史学会[11] 1937年 北师大师生 历史教育(1937.2-1937.5) 中央大学历史学会 1939.5.11成立 中大文学院师生 史学述林(1941.1)     抗战期间,尽管国内高等教育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但史地教育却因在激发民族爱国热情中的特殊作用,并未遭到削弱,高校史地学会的建设甚至还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向。1940年,国民党教育部成立了“史地教育委员会”,在5月14日召集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其所确定的“改进大中小学史地教育事项”,便把“辅导各专科以上学校组织史地学会”列为首项,提出“为谋全国各专科以上学校史地教育之开展,……令各专科以上学校从速组织史地学会。其已设有历史学会、地理学会或史地学会者,着将该会章程及讲演记录、会员、职员名单、过去出版刊物及未来工作计划等件克日呈部核定。前已收到国立师范学院等十余校史地学会章程及工作报告等,经分析国立师范学院、私立金陵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湖北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校史地学术研究团体工作报告,并分别补助及指示改进之意见,其余各校现仍陆续寄到。”以后几年,又陆续收到国立东北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校史地学术团体的报告,经审查讨论后,均“分别函示应予改进之点,并酌予壁报津贴及出版津贴”。针对各校史地学会的组织或活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该委员会还就加强学会操作的规范性,从人员组成、活动方式和经费资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各学术团体之名称组织多不一致,已由会分别令加调整。各学术团体之主持人物多为学生本身,今后拟饬教员共同负责,并使多请系外员生参加;各学术团体多数均有学术讲演及校外考察之活动,甚有成绩,拟饬抄缴记录报告,酌予汇印分发以资观摩;各校会员志趣既同,理宜互通生气,拟汇编一总名册印发各员,以资彼此联络,兼为本部今后培养史地人材之一行政资料。”[12]高校的史学专业学会建设可以说已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阶段。

二  地方学会与全国总会
  随着高校史学会的蓬勃兴起,一些地方也开始酝酿成立此类学会。首先关注此事的,便是一批从高校史学系或史地系毕业走上社会的专业人员。其中,较早形成这类自觉意识的当推柳诒徵、陈训慈、张其昀、向达等人。陈训慈在1921年就撰文指出,“组织史学会殊不容缓”,它对推动史学发展、开展中国文化的系统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