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范晔《后汉书》纪传与司马彪《续汉书》志分合考辨

时间:2009-7-24 13:58:06  来源:不详
在正文里仍旧是纪传在前,八志居后,而且纪传次序通排,由卷一至卷九十,卷端下脚标署“后汉书”;八志次序重新编排,由卷一至卷三十,卷端下脚仍然标署“后汉书”,而不署“续汉书”。另外,八志三十卷的版心又题“后汉志”而不题“续汉志”。名目繁杂混乱,编次表里不一。武英殿本目录则是本纪的次序由卷一至卷十,志的次序由卷十一至卷四十,列传的次序由卷四十一至卷一百二十,眉清目朗,而且与正文一致。所以,应该把武英殿本编纂义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下去,彻底打破旧刻本体例的束缚,达到前后一贯的效果。   第四,篇卷应规范用语。历代学者在论及范晔《后汉书》篇卷时,用语极不统一,纪传或谓九十篇,或谓九十卷,或谓一百卷,全书或谓一百二十卷,或谓一百三十卷。王鸣盛认为,司马彪撰“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今彪书《志》见存凡三十卷,篇即卷也,则其纪传仅五十篇,未免太略。” [15]《范氏后汉书用司马彪志补》)其实三十卷乃八篇,而《隋志》和两《唐志》均记载《续汉书》八十三卷,则其纪传不是五十篇,而是七十五篇,几乎十倍于志,不可谓之寡略。王氏所说的“篇即卷也”,只适用于汉唐时期,因为《史记》、《汉书》虽然篇长则分子卷,然而各子卷仍作一篇,篇目总数不变。所以,《后汉书》纪传九十篇,即可称九十卷;后人析为百卷,仍可称九十篇。唐宋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清代章学诚指出:“惟司马彪《续汉书》志,八篇之书分卷三十,割篇徇卷,大变班书子卷之法。作俑唐宋史传,失古人之义矣。”[24]《篇卷》此例一开,后世史书不复计篇,分卷猥滥,如《新唐书》志五十卷,合起来只有十三篇,表十五卷,只有四篇;《宋史》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只有一百九十余篇。人们既沿用旧称,谓范晔原本九十篇或九十卷,两次合编本一百二十卷;又习惯于用后世的名词称呼前代史书,称《后汉书》原本百卷,合编本一百三十卷,篇卷混杂,名实淆乱。明代汲古阁本署“范晔后汉书凡九十八篇一百三十卷”,在篇和卷用语上比较规范,应当予以重视。   总起来说,今后新印《后汉书》的版本次序结构应该是:一、封面题“后汉书”;二、扉页三行题“后汉书纪,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续汉书志,西晋司马彪撰,南朝梁刘昭注补;后汉书传,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三、关于两书分合与整理情况的“出版说明”;四、目录:按纪、志、传一百三十卷次序排列;五、正文:与目录顺序一致;六、附录:收入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乾兴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牒国子监》、《景祐刊正札子》。这样既充分尊重前人的成果,又有利于恢复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 [1]刘知幾.《史通》[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范晔.《后汉书》[M],南宋绍兴刻本. [4]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邵晋涵.《南江文钞》[M],清嘉庆八年面水层轩刻本. [6]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7]《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8]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9]范晔.《后汉书》[M],清武英殿刻本. [10]胡玉缙撰,王欣夫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11]《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2]洪迈.《容斋四笔》[M],万有文库本. [13]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M],清同治七年金陵书局刻本. [14]何焯.《义门读书记》[M],中华书局,1987. [15]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北京:中国书店,1987. [1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7]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8]赵翼.《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